深化体教融合 河北迈出重要一步
近日,河北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河北《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是河北“十四五”时期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工作和首要任务。作为第一个正式落地的省级《实施意见》,河北结合本省实际,工作有侧重做法有创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让河北接下来的体教融合的前进发展之路更加清晰。
突出“冰雪” 政策激励
为助力通过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以及我省“到2022年全省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达到3000万人”目标实现,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取得了明显成效,冰雪运动逐渐在校园及青少年心中扎根。《实施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提出要广泛开展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京津冀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鼓励高等学校组建冰雪运动队;全省各级冰雪运动协会、轮滑协会主动为学校提供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推广活动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知识进校园活动,2021年底实现冬奥会知识、观赛礼仪、冰雪运动技能常识进校园全覆盖。并提出广泛开展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京津冀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鼓励高等学校组建冰雪运动会;全省各级冰雪运动协会、轮滑协会主动为学校提供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推广活动等,从场地设施、冰雪人才培养体系等各个方面,多措并举让冰雪运动成为校园“宠儿”。
政策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用人单位可通过单位招聘或选聘方式招录优秀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教师教练双贯通制度,体育教师既可以评定教师职称,也可以评定教练职称。同时,鼓励体校和青少年训练中心注册教练员参与各级各类学校竞赛训练、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并按规定领取报酬。
对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国际和全国比赛成绩纳入体育、教育部门双方奖励评估机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对于体育特长学生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建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扩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数量,明确招生比例等。
各地已有“融合”好做法
实际上,目前我省各市、县、学校在体教融合方面都有积极的探索实践,保定市政府统筹体育、教育、编办、人社、财政部门联合发文,全面推进以中小学为基础,按照“一校双牌”的形式,建立体教融合模式的“体育运动学校”。保定市竞秀区早已在学校增设教练员岗位,每年安排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教师队伍,经综合考核认定合格,可以直接进入学校教练员岗位,不受教师资格证限制。实现了先入职,后培训。
张家口市体育局、教育局以桥东区中小学为试点,在体育教育教学、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冰雪运动推广普及、体育运动项目种类拓展、举办青少年体育比赛以及拓宽体育特长生升学渠道等十个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选派了18个项目的42名教练员进驻桥东区各中小学进行所在项目专业教学和专业体育兴趣培养教学,得到了学校和广大教练员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体育氛围,体育教学质量、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石家庄市各体校、训练中心积极与中小学合作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石家庄市和平西路小学通过将俱乐部引进来的模式,让更专业、水平更高的教练员,深入学校组建运动队,开展专业训练和比赛活动。石家庄市育才街小学和石家庄市游泳体校进行深度合作,开展游泳进校园活动。邯郸市邯山区在各中小学推广家庭体育作业,让家长和孩子通过体育锻炼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带动了家长的体育热情,实现了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互动互助互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石家庄二中、衡水中学等省级示范性中学都在带头推进体教融合工作,保定七中、宣化二中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也都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各高校也在积极推动体教融合工作。
政策落地才能见“实效”
对于如何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张民表示:“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在有些项目的赛事整合中,早就已经开始在做了,比如田径、篮球、排球和足球等项目的赛事,都是两个部门共同发文、共同组织、共同管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下一步,我们将会与省体育局进行密切的配合,逐步将高校、高中、初中和小学的赛事活动整合起来,从一个一个项目开始去做,认真落实好文件要求,并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
“深化体教融合,不是单纯的工作举措和工作机制,而是一种理念变革和战略趋势。体校培养是传统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已不适宜新形势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要求。在深化体教融合的形势下,这就要求体育部门要主动将体育资源投入到学校体育中去,在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带动各个运动项目的发展壮大,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学校、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是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三大阵地。我们要巩固提升学校体育、改革完善体校教育、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积极推动三大阵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王家刚表示。(郭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