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村全面完工并交付北京冬奥组委使用
6月26日,北京冬奥村居住区全面完工,交付北京冬奥组委使用。北京冬奥村分为居住区和运行区两部分,运行区已于5月31日完工。居住区的交付标志着冬奥村全面进入奥运时间。
北京冬奥村位于奥体中心南侧,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由20栋住宅组成。从空中俯瞰,这是一个传统的三进院落。这个设计突出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外,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北投集团北京冬奥村项目经理屈晨介绍,赛时,北京冬奥村的居住区将为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住宿、餐饮、医疗等保障服务;赛后,将很快转换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人才配租。而运行区主要为代表团注册、办公、安保、礼宾等功能。“在冬奥会期间为官员和运动员提供2338张床位,在冬奥会期间提供1040张床位,在赛后将作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对符合首都4个功能定位的高端人才进行配租。”屈晨说。
从外观看,北京冬奥村的楼体幕墙呈现出石材、玻璃、铝板拼接的效果。秉承“绿色办奥”理念,北京冬奥村在设计上引入了“健康建筑”WELL金级认证标准,为运动员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具体来说,冬奥村的用水,采用多级水质净化装置,为居住者提供干净的生活用水和直饮水。降噪方面,卫生间采用了同层排水系统,杜绝了多层排水所产生的噪声,同时防止病菌的传播,保证赛时运动员能够有良好的休憩环境。为了打造“会呼吸”的居所,每个居室建立了独立新风系统,在室外建立小型气象站,对PM2.5、PM10、温度及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测量。此次北京冬奥村通过合理的朝向、保温隔热以及节能散热系统等,让房屋内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可以达到舒适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提升宜居体验。整个建筑节能比率可达82%,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2.4吨。
坐落在北京城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三个冬奥村的建筑风格都展现出了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北京冬奥村是三进的院落,而延庆、张家口冬奥村则采用了低层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延庆场馆建设处处长刘利峰介绍:“延庆冬奥村是按照中国北方山村设计理念,以组团的形式散落在山林之间,建设内容包括6个运动员组团和1个公共组团。赛时其将为参加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官员提供生活和居住服务。”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主任林晋文介绍,为了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延庆赛区冬奥村还在位置设计上最大程度上便利了运动员的通行。“冬奥村到雪车雪橇中心,一共就700米的距离,有便捷的通道,减少运动员的消耗。”
张家口冬奥村的规划设计也是结合了北方山地民居特色,共10个组团31栋楼,每个组团由三四栋小楼围成一个院落,赛时可提供房间1668间,总床位2737个。赛后,延庆和张家口冬奥村将作为休闲度假酒店向社会开放,实现冬奥资产的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目标。(郭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