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守初心 约战巴黎
本届奥运会,常园参加女子拳击51公斤级比赛,是该级别的二号种子。结果,在顺利晋级四分之一决赛后,以1:4不敌保加利亚选手斯托卡·佩特洛娃,无缘登上领奖台。
作为该级别世界顶级选手,常园是公认的夺冠热门。但比赛中,对手近似摔跤的套路让常远很不适应,特别是首回合落后,常园的进攻节奏没能体现自己的特点,结果未能晋级四强。
赛后,眼含泪水的常园双手竖起大拇指,微笑着向拳台四周示意。“这个结果不是我想要的。可能自己还是不够努力不够好,如果足够好的话,怎么样都是我赢,特别是心理方面还要继续提升。”
今年24岁的常园,是河北省女子拳击的中生代力量。小时候因为对武术的情有独钟,9岁那年,父母将她送到了无极县武术学校。后来因为身体条件出色,常园被武校教练推荐到石家庄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跆拳道,并在首次参加的全国中学生跆拳道比赛中,拿到了第二名。
2009年,因一场拳击比赛的“刺激”,常园要求转练拳击,这时恰好河北省组建女子拳击队,她的条件又十分优秀,于是,顺利进入迁安市九江拳击俱乐部并成为河北拳击队的一员。
常园很幸运,拳击教练是著名女子拳王张喜燕,在她的执教下,常园的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先后夺得2013年少年女子拳击世锦赛冠军、2014年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冠军以及2015年女子拳击世青赛冠军,获得了青少年拳击比赛的“大满贯”。
2016年,常园入选国家队。首次参加成年组比赛,就获得了全国拳击锦标赛女子51公斤级冠军,成为令人惊艳的“黑马”。
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凝聚着常园的天赋加刻苦。她每天5点多就起床,然后是十几个小时的综合训练,比如长跑十几公里练体力,再用杠铃练技术,然后是出拳、躲避,带着沉重的拳套在几个小时内始终重复着简单的动作。“有时候会在训练前后测体重,一场训练流的汗,大概有1公斤到1.5公斤吧。”
在训练方面,常园还特别注重细节,对一些细微的问题也要不断进行改进,训练结束后常园会对着镜子精雕细琢自己的技术动作。中国拳击协会主席、中国拳击队总教练张传良说,“她形成这个习惯了,哪怕集合完毕,教练总结完比赛,她下来还要练练她不足的地方和教练教过她,但她做不好的地方。”
之所以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常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参加东京奥运会,“我夜以继日地努力训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没有退缩。”即便是奥运会延期一年举行,她也同样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年,国家拳击队为我们每个人都制定了更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更重视在体能充沛基础上打磨技术,对我有极大的帮助。”
不过,即便是准备的如此充分,常园依然没能完成夺冠目标。但是,这个坚强的女孩没有放弃,面对未来,她许下了去往巴黎的三年之约。
常园与保加利亚选手克拉斯蒂娃比赛结束后向对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