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静春:站在杨皓然背后的“功勋教练”
7月27日,我省射击运动员杨皓然携手国家队队友杨倩,获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在杨皓然摘得金牌时,站在他背后的教练常静春,激动地泪洒现场,因为只有他最清楚知道,这枚金牌对于五年前在里约奥运会上发挥失常的杨皓然来说意味着什么。
今年64岁的常静春,被誉为我国男子步枪项目的“开拓者”。他1978年开始执教河北射击项目,1997年因带队成绩突出进入国家射击队执教,曾培养出奥运冠军蔡亚林、朱启南,以及一批男子步枪世界冠军。
43年的执教生涯中,他带领队伍五进奥运会,拿到了3金2银1铜的骄人成绩。43年的射击事业中,他不忘初心,敬职如匠人,把一辈子的时光投入到了靶场上。
受命于“危难”之时
常静春被抽调到国家队任教练之前,我国男子步枪项目就没有进过奥运会的前八名,是国家射击队中“没有前途的队”。“在世界冠军频出的国家射击队,大家都觉得抬不起头来,压力非常大。”时隔20多年,说起当年的不易,常静春教练仍非常感慨。“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先让大家能抬起头来。自信心从哪儿来?它来自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常静春教练一语中的。
要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就得从基本功抓起。“严师出高徒”是常静春教练比较欣赏的一句话。在训练场上,他要求定好的训练计划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运动员如果没有完成训练计划,他决不允许收枪。有一次队员们的训练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标准,常教练便和大家一起加练,队员们不走常静春教练也不走,直到大家打出满意的成绩为止。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下,队员们练就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
常静春教练还注重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每次看到他,他的手里总会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写满了运动员们的训练习惯、靶场失误、技术分析、赛场安排、预备方案等。从日计划到日总结再到微调整,从全队规划到个人计划再到个人分析。可以说是严格细化的每一个训练计划,换来了一次次男子气步枪项目的好成绩,并且使这个项目从名不见经传到现在的创造辉煌。
责任感让他再次出山
2013年,常静春教练结束了17年的国家队执教生涯,回省担任当时的省体育局射击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彼时,河北射击队刚刚拉开天津全运会备战序幕,作为队伍的“顾问”,参与到了该全运周期的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2017年天津全运会,河北射击队取得3金1银1铜的亮眼成绩。
同年国家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热诚地邀请常静春回国家射击队执教。因为在里约奥运会中,中国射击队只获得1金2银4铜放成绩。国家射击队希望他能再次出山,带领国家步枪射击队走出低谷。
常静春教练此时内心是纠结的,因为马上面临退休,他也想退休后好好陪陪家人。可是他内心也舍不得他的队员,舍不得这杆枪,舍不得射击事业。
自从1997年到国家队后,因常年跟队出国比赛,常静春教练与家人聚少离多,这使得他不能尽到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该有的责任。这么多年来,他的家人却始终无条件地支持他的工作,报喜不报忧。
常静春教练的亲密老友谭万明教练这样评价他:常教练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别人做不到的,他可以做到,别人舍不下的,他可以舍下。
常静春教练的妻子曾经也是一名射击运动员,她深知爱人工作的不易,也理解教练的工作性质,独自把家庭重任承担起来。常年劳累,妻子的腰不好,曾经疼到下不来床,走路都艰难的程度。自己去扎针治疗时,从家属楼到医院那不到一千米的道路上,是一个人步履蹒跚的挪过去的。尤其是盯着红绿灯倒计时的时候,急的满头是汗却又无可奈何,过完马路之后,衣服都被汗浸湿了。但是如果不是从他人口中听到,常静春教练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事。她永远给予常教练的只有支持,没有抱怨。
常静春教练为他热爱的忠诚的射击事业奉献了太多,而他的家人又为他奉献了太多,不论是对事业的喜爱、热爱还是亲人之间的关爱、情爱,都让我们觉得深沉而又厚重。
经过深入思考,最终,常静春教练下定决心,重返国家射击队教练岗位。“其实心里一直有一份责任,割舍不下为之奋斗了多年的事业,割舍不下国家射击队步枪班。”他如此解释回归的原因。其实这里面也有家人对他的包容和付出。
推动杨皓然再上巅峰
2018年,为了让杨皓然能够在东京奥运会上重回巅峰,国家射击队开始让常静春负责杨皓然的训练。“责无旁贷,全力以赴,我始终对杨皓然怀抱非常大的信心!杨皓然是蔡亚林教练一手培养起来的队员,从选材训练到逐步提高,费尽了心血。这么优秀的人,怎么可能不行呢?!”常静春说,“我就不信这个邪。”
射击是技术与心理“一体两面”的特殊项目,“杨皓然当时对射击的感知能力、技术水平都还在,问题就出在心里。”常静春说,为了帮助杨皓然重建信心,他为杨皓然设定了一个个小目标,让他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逐渐恢复状态,一点点积累信心。常静春一次次地告诉杨皓然:你的技术是我带过的所有队员中最好的,必须沉下心,一步步、慢慢地把状态调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常静春的调教之下,杨皓然的成绩逐步回升,并多次在国内赛事、队内考核中打出超世界纪录的成绩。
为了备战东京奥运会,爷俩儿从2017年至今一直憋在国家队里训练,嘴上没说,心里始终较着一股劲儿——想用实力证明自己,为里约的失败雪耻。
奥运会开始前一个月,杨皓然状态非常好,两次全国比赛都打破了世界纪录。看到这种情况,常静春反而担心了,他觉得有时状态来得太早未必是好事,希望奥运会早点到来,“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度日如年,总在想奥运会怎么还不开始啊,简直太慢了……”
经历起伏,杨皓然心态也更成熟了。可即便如此,5年前的那次失败还是像幽灵一样溜进了他的脑海——他开始紧张了,据说比赛前一天晚上刷牙时连挤牙膏的手都是颤抖的。他后来也跟常静春教练说:“突然一下子感觉上届的东西又回到脑子里了……”
“这种阴影其实挺可怕的,但还好,他自己调整过来了,比赛发挥也是正常的。”常静春教练说。“这孩子长大了。”
在东京奥运会十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比赛中,杨皓然与杨倩一路携手过关斩将。“前30环的时候,杨皓然打得非常好。但他以往的比赛的时候,第二阶段容易出现问题,在第二阶段开始准备的时候,杨皓然突然来说,教练你能不能踢我一脚。”常静春说。
此时常静春教练也意识到,弟子需要一些“刺激”,于是狠狠地踢了杨皓然一脚。第二阶段,杨皓然打得非常专注,在最后一轮,面对美国选手顽强追击的压力,他以10.7的精彩环数“一枪定乾坤”。下来之后杨皓然笑着对常静春教练说,“这一脚真管用。”
常静春教练用43年的拼搏守护着河北射击项目这颗种子,精心呵护、用爱浇灌,陪着它从生根发芽到现在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他的无私奉献,默默坚守,不忘初心的精神成为了河北射击队的“队魂”,也成了杨皓然夺得奥运金牌的“强心剂”。
东京奥运会杨皓然夺冠后和他的恩师常静春(右)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