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下基层 迈步蹚新路
田径中心基层调研聚思广议推进发展
“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书写担当,田径中心的这次全省实地调研行,立足各地实际,用心用情为基层项目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在多次座谈交流中收获了新经验、拓宽了新视野、激发了新思维。刘晓马表示,田径中心将及时梳理总结,认真消化吸收,努力推动青少年田径项目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在秦皇岛、唐山进行实地调研并现场办公落实相关工作部署之后,田径中心主任刘晓马一行,又先后奔赴廊坊、衡水、沧州、承德、张家口等地详细了解基层体校田径项目开展情况。
在廊坊和衡水两市,调研组发现,两市体校均面临着“借用体育场、插空式训练、没有投掷场,没有室内馆”“四名教练员、20余名运动员、开展项目少”等基层体校发展的囧境。没有专门场馆、没有专业训练器械、缺乏优秀教练员、缺乏系统训练,如何发展振兴?刘晓马当即表示,中心将加大基层教练员培训力度,搭建省队与体校教练员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分项目分批次开展苗子训练营,扩大参训规模,优化培训内容,使更多孩子接受更为专业的训练,引导优秀苗子贴近省队、了解省队、走进省队。廊坊市体育局也将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尽快促成训练场所的划定,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体校支持,逐步缓解教练员及训练器械不足状况。
青少年赛事体系改革是本次调研的又一大重要课题。过去的几年里,在省青少年赛事蓬勃发展的同时,参赛队伍庞大、参赛队员水平参差、办赛压力过大,监管难度增加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既影响了青少年参赛热情,也不利于优秀后备人才的选拔储备。就此情况,调研组与衡水市体育局、体校交换了意见。“由各地举办选拔赛,负责选拔各单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参加锦标赛,田径中心选派技术官员和赛事监督进行协助监督”,对于地市的疑虑,刘晓马给予及时解答。
来到沧州市体育局,双方更关心的是招生困难、训练水平不高、人才外流严重、竞赛体系改革等问题。
“您说得稍慢一些,我记一下”,调研小组既做老师及时解答疑问,又当学生认真听取不同声音,相关建议和改革思路不断涌现。省青少年赛事增设低年龄组、增设难度高技巧类项目,优化竞赛组织,加强媒体宣传推广,提升参赛运动员体验,让青少年有很多荣誉感、获得感;省队跳跃项目整体水平下滑,应视项目特点及成长周期给予苗子运动员更多机会,少一些急功近利;投掷项目应加强基层教练员和苗子运动员培训,增加培训名额;要更加重视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拓宽运动员“出口”,引导和激励更多人才投身竞技体育……座谈会在热烈、深入讨论中进行。
结束沧州之行,调研组的目标定在了承德体育运动学校和廊坊市奥帆体育运动俱乐部。
“用足用好资源优势,再塑中长跑项目辉煌”,在实地参观并听取相关报告后,刘晓马为承德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项目发展开出良方。承德田径项目开展时间长、人才素质高、专业设施全,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高原高寒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和肺部、心肌能力的增强,是耐力项目开展的有利地域;标准400米田径场、室内跑廊、综合力量房、体能训练馆等场馆设施,有力满足了训练所需;执教经验丰富、水平高的优秀教练员团队,集体能、医疗、康复、科研、心理、营养为一体的青少年运动训练复合型训练保障团队,为科学、高效训练提供了强大保障。承德市体校应统筹用好区域、场馆和团队三重优势,突出中长跑、竞走项目发展,激发奋进活力,重塑历史辉煌。
“整合多方社会力量,赋能发展硬实力”,调研小组积极为廊坊市奥帆体育运动俱乐部支招。一是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壮大实力,制定选拔条件和标准,选优配强广州全运会备战阵容;二是把握四方共建俱乐部机遇,引进地方医疗资源,做好运动员伤病及康复服务保障;三是强化与体育科技公司联动,在科技助力、运动营养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利用政府叠加政策突出项目特色,高标准的竞走公路赛事已经建成,俱乐部要通过承办专项赛事,扩大项目影响力,吸纳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