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人才难求,痛点怎么破?
眼下,又到了被人才市场称为“金三银四”招聘高峰期。据智联招聘近日连续发布的三期《2021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今年春招旺季明显提前,且行情已恢复到2019年水平。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人才市场热度持续升温。然而在火热的招聘求职季,体育产业人才市场却显得有些冷清。一家体育平台的运营负责人表示,公司各个岗位都缺人,但合适的求职者却寥寥无。而在某招聘网站上,某公司赛事经理职位一直无人问津。
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驶入快车道,经过多年培育已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中介、体育培训、体育传媒等业态均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体育产业却长期存在人才缺口的这一顽疾,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体育产业想要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此前,《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 年中国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要超过600 万,但公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达440余万人,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数仅为443.9万人,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3所体育院校,每年可以输出3到4万毕业生,每年从非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大约有8万人,满打满算不过12万人,即便这些人全部进入体育行业,短时间内也很难弥补巨大的人才缺口。
然而,体育人才市场却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体育产业的“用人荒”,另一边,却是急速膨胀的人才供给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据统计,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为909万人,再创新高。春节后第二周,随着考研成绩公布,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然而受种种因素影响,体育产业能吸纳的毕业生数量却不容乐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这几年观察,他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很多体育院校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很难迅速适应市场的真正需求,有些人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对此,一家体育新媒体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更看重对应岗位职责的经验,今年有欧洲杯和大足联赛两大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没时间培养人。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来了就能用的人才,而不是新手。另一家体育电竞公司负责人则表示,他们想招募一些俱乐部的赛训管理以及直播运营人才,但目前进展缓慢,合适的不多。
专家表示,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影响,体育产业承受巨大冲击,用人成本随之缩减,招聘需求缩量的同时,使用人标准也有所提高。即便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也难言有竞争优势。以前,大型体育公司都会进行人才储备,多养一点人,以应对突发业务,但由于疫情对产业冲击较大,相应岗位需求在同步缩减。
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相应的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标准,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凸显体育专业特色,再加上实践经验匮乏,缺少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成为业界自上而下的共识。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即便是“科班出身”的体育毕业生,也未必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经得起市场的检验。以电竞专业为例,今年一月份,“首批电竞本科生几乎没人从业电竞”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专家分析说,这是因为即便是校企合作,在专业教学领域的合作也相对较少,电竞专业所学内容与行业实际应用差距很大,企业并不愿意接收这类毕业生。
电竞专业的案例不过是体育专业的一个尴尬缩影。《2021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提到了应届生面临的求职困难的几大制约因素,其中缺乏相关实习经历/工作经验以及缺乏岗位要求专业技能高居前二。即便是应届毕业生,企业也希望能即插即用,缩短培养时间和培养成本。
因而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成为行业的“抢手货”。无论对于应届生还是从业者,接受职业技能再教育,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竞争力,才是满足市场需求和职业晋升的关键。解决了这一问题,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人才紧缺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张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