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带火张家口冰雪装备产业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燃起。作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的河北张家口紧抓冬奥机遇,大力发展冰雪装备产业,延伸冰雪产业链条,打造冰雪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此,张家口市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等2个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助推冰雪装备产业发展。
万全区打造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
今年以来,万全区抢抓冬奥会契机,加快推进冰雪装备产业园、冰雪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载体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全产品链、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5年,冰雪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该区于2018年正式启动总面积1743亩的冰雪产业园建设,首期重点建设了占地435亩、总投资11.42亿元、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的示范区和占地220余亩的林语山谷戏雪乐园,融合人工智能、数字体验、VR等技术,着力打造冰雪装备研发生产、会议会展、运动赛事、教育培训以及工业旅游相结合的国内首屈一指的冰雪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
据介绍,该产业园重点引进的产业方向分为3类:一是轻装备类,包括滑雪头盔、滑雪眼镜、滑雪服、滑雪杖、滑雪鞋、滑雪板等;二是重装备类,包括造雪机、压雪车、索道、魔毯输送机、雪地摩托车等;三是相关产业,包括体育运动器材、康复训练装备、运动休闲服饰等。
筑巢引凤栖。按照“边规划建设、边招商引资”的思路,该区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关键之举,编制了《全球冰雪运动装备知名品牌一本通》,建立了国内外重点企业招商项目库,利用经贸、体博、冬博会等机会与国内外客商对接洽谈,在欧洲等地建立了5个驻国外招商中心,致力于引进高端服务业务和研发机构,打造全产业链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签约天冰冰雪设备、法国MND等冰雪类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44.99亿元,累计完成公司注册42家。其中,MND索道、苏法格造雪机、M3滑雪板、天冰造雪机等10家生产性项目已投产;冰雪积分通、冰天雪地孵化器、万众之星、红土冰雪基金等12家服务性项目已实现运营,累计实现产值4.66亿元。
同时,该区发布了张家口·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指数,推动冰雪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融合发展,提升了万全冰雪产业对外影响力;组建了全省首个省级冰天雪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去年已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成立河北省冰雪产业技术研究院,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专注冰雪产业的一流科研机构,为做大做强冰雪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万全区已初步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轻重装备结合及研发制造销售服务、运动体验会展全覆盖的冰雪运动装备全产业链布局。”高新区招商局局长郝常亮介绍道。
宣化区冰雪装备产业驶入“快车道”
“之前企业生产的脱挂式索道市场需求量不大,冬奥申办成功后,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日前,在张家口宣化冰雪产业园,入驻企业宏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长生告诉记者,北京2022年冬奥会滑雪项目赛场上所用的国内唯一重型场地装备就在本公司生产而成。
据了解,该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宣化区冰雪产业园入驻,是因为政府对入园企业给予了较大力度的优惠补贴,并为他们开通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3年来企业销售额从3000万元增长到1个亿,今年的总销售额预计能达到1.2亿元。
近年来,宣化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筹办机遇,把“冰雪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宣化区冰雪产业园,做足“冰雪+”文章,延伸拓展冰雪产业链,卡宾滑雪、科诺工程塑料、宏达冶金机械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落地投产,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宣化冰雪产业园总规划占地3200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至80亿元,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冰雪装备产业集群,创建华北冰雪装备产业示范基地,还将致力于形成完整的冰雪产业链,全面布局冰雪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冰雪运动装备、冰雪装备检验与检测、大型冰雪设备与器材生产研发、冰雪智能装备的生产、冰雪技术培训等。此外,还将申请设立国家冰雪装备检测检验中心,建设集国际国内冰雪装备展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于一体的大型国际冰雪装备展览馆等。
目前,宣化冰雪产业园已有12家企业(机构)正式签约入驻,涉及冰雪装备与个人器材制造、场馆规划设计、模拟训练设施、质量检验检测等,大部分项目获得了资金、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有科诺、宏达、宣工、力达腾雪、卡宾、滑雪哥、动感体育等7个项目实现投产 (运营),全年实现冰雪装备器材营业收入(产值)5663万元。(张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