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产业需向多元化方向转型
北京冬奥会在即,冰雪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然而,机遇虽好,亟待补齐的短板也很多。如:冰雪项目、冰雪旅游有季节的局限性,冰雪文化基础薄弱、数字转型能力不足、冰雪装备产业的国内品牌缺失、冰雪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克服这些制约因素,就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理念,加快从以前单一的滑雪、看雪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转型。
由于地理气候等差异,目前国内好的室外场地往往局限于一地,难以实现全季运营。室内雪场由此成为近年来产业发展新方向。但不少从业者认为,在南方投资雪场建设的成本巨大。不过从另一角度看,室内雪场不受季节与天气变化的影响,这一点带来的经营稳定性及运营时长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冲项目在初期的投资成本。形成全季运营模式,突破季节限制,打造多业态多季节的衍生文旅产品。优质运动场地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助力冰雪运动推广普及。除了经典项目以外,开拓青少年冬令营、冰雪赛事、冰雪音乐节等项目,升级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正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最优解”。
近年来,冰雪产业结构不断“上新”,比如利用AR/VR技术取代线下呈现形式,大量的线上赛事应运而生。政府应及时给予政策扶持,促进企业持续挖潜。
随着冰雪产业不断发展,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冰雪运动需求正在被激活。做好冰雪产业品质提升与区域协同并重,就可以打通产业发展新阶段的“任督二脉”,“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也将逐渐成为现实。(张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