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运动员训练成绩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12月6日下午,河北省冰雪运动发展座谈会在保定市涞源县举办。在“三大基地”主题板块中,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铭琦、承德市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管委会主任王明、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首批新型智库首席专家陈志国教授,分别对“三大基地”建设情况、作用发挥和省体育局与河北大学课题组的调研成果进行主旨发言,以科学的理论和详实的数据对“三大训练基地”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盟工作室所长张铭琦:
涞源国家跳台滑雪科训基地自2020年1月开始启动建设以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以及疫情的不利影响,一期工程已于2020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也于近期陆续完工,开创多个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项目包括HS20、40、75、106、140六个跳台、BigAir跳台、裁判塔、防风网、风洞实验室、科训房、大看台、蓄水池、赛道照明、缆车、造雪、进场与上山道路等多个重要工程,远期还要建设2.5公里越野道、飞行大跳台。基地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新的跳台科研训练基地。
在模式创新上,项目由国家体育总局及冬运中心提出使用需求,河北省市区各级政府主导,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中铁十六局组成EPC联合体,本地企业七山滑雪场与冬运中心训练五部负责运营保障,所有团队各司其责、精诚合作,对于冬奥备战工程就像作战一样,边科研、边设计、边施工、边训练、边报审,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
项目还体现了科技创新,借助七山滑雪场已有基础设施、废弃的矿坑等资源,以及顺应自然山形地势,大大节约工期与投资。借助科技冬奥力量,研发新材料、新措施,创造多项世界第一。
自2020年12月2日实现跳台首跳以来,先后已有14支国家队、近200名运动员在基地训练,创造中国运动员的多个第一次,为实现全项目参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承德市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管委会主任王明:
两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重视下,累计投资10亿元,建成了越野滑雪、轮滑、竞走、田径、竞技越野等6条赛道,建设了国家河北承德塞罕坝冰上项目训练中心、圆盘滑雪滑冰及科研训练馆、陆地雪洞、气膜游泳馆、运动表现中心等11个场馆,配套了水、电、路、讯等附属工程,创造了“两个世界首创”,“三个世界一流”“四季上真雪、滑真冰”的特色亮点,使承德基地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综合训练基地。基地自建设以来,共接待滑雪、滑冰、竞走、马拉松、射箭、游泳等74支国家队、省队运动员13万人次驻训,圆满承办了全国速度滑冰、国际雪联越野滑雪FIS积分赛、全国速度滑冰长距离调赛、河北省第一届冰雪运动会越野滑雪比赛5项重大赛事,保障了运动员驻训备战需要,助力国家队和省队运动员的训练,为备战北京冬奥会做出了贡献。
●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河北省首批新型智库首席专家陈志国:
陈志国认为,“三大训练基地”的基本效应显著,为备战冬奥提供了精准服务和保障,有力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跨入快速发展之路。同时,“三大训练基地”发展效应初现,助推区域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三大训练基地”所在的保定市涞源县、承德市御道口、张家口市崇礼区为辐射极点,发挥集聚、扩散、辐射、联动发展效应,形成基地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三角”。
陈志国表示,应挖掘“三大训练基地”潜在效应,助推“黄金三角”区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合美丽高岭、精神高地、冰雪高原,挖掘“三大训练基地”增长极的潜在效应,打造区域绿色发展节点,延伸绿色产业发展带,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形成“极、点、带、面”的全面发展新格局。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高峰: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雪上运动学院落户涞源,对于涞源乃至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有助于推冰雪产业发展,为河北下一步发展冰雪产业提供了坚强保障;有助于提升涞源城市文化品味。将赋予革命老区深厚的城市内涵,未来的涞源作为人才聚集地、科研交流地,必将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有助于乡村振兴。该项目将加快促进涞源产业结构转型,为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提供重要支撑;有助于培养冰雪人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雪上运动学院,依托国家跳台基地,将教学、科研、训练有机融合,必将对冰雪人才培养起到极大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