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交流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彭维勇:重塑冬奥场馆的后冬奥发展基因
在2022(第二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的重要活动之一——2022年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峰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维勇以《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考》为题,总结了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国际经验,提出北京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基本逻辑和主要思路。
总结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国际经验,彭维勇表示,一是以生态促进冰雪产业发展。进入大众休闲娱乐时代后,在体育和城市融合发展过程中,生态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城市和生态的融合更加的密切,与人的需求的融合也更加紧密。如1994年冬奥会和2016年第二届冬季青奥会的举办地挪威利勒哈默尔市,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相关配套服务和冬季运动项目场地设施,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使这个小山村变成非常热闹的国际化小城市;二是传承伟大奥运人文遗产。奥运人文遗产承载着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的基因和血脉,也见证和铭刻了历届举办国城市和人民的坚守与传承。如法国的阿尔贝维尔市,冬奥遗产在这座被雪山环绕的小城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如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标识依然随处可见,使人们始终铭记这里曾是也将永远是一座“冬奥之城”。三是以需求为导向的适应性改造,通过一定的改造,使其承载更多的体育内容和“体育+”的内容。如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结束以后,原有的400米的大道滑冰馆改造成了体育场、田径场,所有的开幕式场地都变成橄榄球、足球场以及棒垒球场等等设施,承载群众喜闻乐见的夏季活动项目,成为一个休闲体育公园;四是满足广泛的休闲娱乐需求,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重点是融入新的产业业态,形成多元产业体系,进而重塑冬奥场馆活力。如195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挪威奥斯陆的霍尔门考伦滑雪大跳台,在日常运营中注重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将原有设施改建成滑雪博物馆和观景平台,在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奥斯陆峡湾,还设有从观景平台下滑到地面的溜索项目,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谈到北京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基本逻辑,彭维勇表示,冬奥场馆功能定位应从发展体育向发展城市转变。聚焦冬奥场馆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完善支撑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基础设施,培育拥有奥运文化根基、贴合城市居民需求的核心业态,打造个性化、有特色、可持续的新冬奥全民娱乐新场景,最大限度发挥冬奥品牌的乘数效应,进一步为北京、张家口两座冬奥之城注入体育基因,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冬奥场馆服务内容应从单一的竞技赛事向“赛事+休闲娱乐”转变。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需要找准定位,不断强化大众需求在构建场馆项目生态构建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完善产品内容的休闲娱乐属性;冬奥场馆空间格局应从单中心、高集聚向多元化、开放式转变。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被形象地赋予了另一种诸如“鸟巢”“冰丝带”“冰立方”“雪如意”等脍炙人口、特色鲜明的名字,也表明了各个场馆具有各自突出的特点。赛后利用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基于不同的资源特色、发展定位的场馆打造出多核驱动、相互协同、错位发展的格局。
谈到北京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主要思路,彭维勇表示,重新评估已有赛后运营方案,应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定位分类、新的消费需求和预期经营效果,对不同级别、规模的场馆已有赛后运营方案进行重新评估,优化场馆赛后利用方案,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运营方案;打造赛事体系,包括冬季运动单向性赛事、群众性赛事、职业赛事、非竞技体育赛事;丰富新产品,实现四季运营,不仅开展雪地车、雪地摩托、哈士奇雪橇、雪车雪橇体验狩猎、骑马、冰钓、雪地散步等多种冬季活动,还建设森林探险公园、儿童户外乐园、滑板乐园、徒步绿道等夏季体验设施,开展拓展、徒步、登山、钓鱼、高尔夫、网球、自行车骑行、山地越野等活动。此外,鼓励专业公司运营,加强对于环境的提升,打通场馆微循环,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加快冰雪人才培养,构建冰雪人才体系;整合资源,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功能,组建冬奥场馆联盟;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构造保险和应急救援体系,铸牢安全防线。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推进京张冰雪产业协同发展
在2022年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峰会上,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以《京张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为题,围绕推进京张冰雪产业协同发展,提出建立“京张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联合打造“世界冰雪运动第三级”“中国冰雪赛事名城”等六项建议。
林显鹏建议,尽快完善“京张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河北省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形成“北京市、河北省奥运文化资源保护联席会议”,解决京张两地冬奥文化遗产的保护、冰雪体育赛事的合作,及其他重大事项;利用冬奥会市场开发结余资金,建立“奥林匹克基金会”推动冬奥会遗产的开发与利用;尽快建立“冬奥场馆联盟”。
关于京张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林显鹏建议,找准定位,促进京张地区冰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联合打造“世界冰雪运动第三级”;北京冰雪产业发展应致力于打造高端冰雪赛事中心、冰雪休闲体验中心、冰雪营销和会展中心、冰雪科技研发与创新中心、冰雪人才培训中心、冰雪资源整合与服务中心的“六个中心”;张家口应该坚持国际高端冰雪旅游度假区、国家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国家冰雪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冰雪用品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高端滑雪运动赛事基地、国际冰雪会展基地的6个发展方向。林显鹏建议,应点线面科学规划,充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内涵。把无形资产做强做大,以一带三园建设为抓手,建立点线面紧密结合的“京张奥林匹克公园”。“一带”是指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三园”包括崇礼的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奥林匹克公园、首钢园区的奥林匹克公园。在建设园区过程中,把冬奥资源以场馆联名的方式,包括高山滑雪中心、滑雪大跳台、鸟巢、水立方等串联起来;建立“京张奥运文化长廊”,保护留存奥运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制定完善《2022年冬奥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快制定冬奥会、冬残奥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依法依规保护冬奥会文化遗产,坚决避免“一拆了之”的做法;策划和挖掘以鸟巢、水立方、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太子城、玉如意、高山滑雪中心、雪橇雪车中心等重要场馆设施为吸引点的奥运观光、奥运体验、奥运研学线路,做大做强奥运文化旅游产业。
对于做大做强张家口、延庆两个冰雪产业增长极,林显鹏建议,延庆作为京张冰雪产业带的重要增长极,要建构一个半生态半常规的体育运动圈,以户外运动为突破口,夏季/冬季户外运动相互支撑,融合山、水、平原、森林等户外运动为一体的“北京户外运动后花园”,将雪和冰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好冰上文章;崇礼要做好滑雪度假胜地,以雪为主,建设具有国际的崇礼滑雪大区——中国滑雪的高地和重地。同时,林显鹏建议,北京、张家口要联动打造“中国冰雪赛事名城”。2019年国际体育城市评级结果显示北京市位于第7名,张家口位于第42名,张家口成为中国第二个登上国际体育城市评级名单的城市,所以要站在跟北京平级的角度来考量未来发展,应该联动打造中国冰雪运动赛事名城。包括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短道速滑世界杯、短道速滑世锦赛等国际冰雪A级及金标赛事、国内冰雪顶级赛事和京张自有赛事打造品牌。
关于促进京张冰雪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方面,林显鹏表示,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冰雪运动产业促进工程:完善冰雪产业区域发展体系,重点发展东北、华北地区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发掘南方地区在冰雪器材装备研发方面的优势,以华北地区作为冰雪服务业的龙头带动东北地区老牌滑雪旅游度假区转型,实现区域间冰雪产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冰雪装备最丰富、最饱满、最完整的产业基本集中在京津冀地区,其中尤以张家口地区发展速度最快,所以冰雪装备制造业可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