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事重启,让跑圈经济更“火”
“马拉松赛事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中国各个城市马拉松运动在得到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也给城市和所有参与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以马拉松赛事为核心的体育营销,早就吸引到众多赞助商尤其是体育服装类别赞助商参与,为该项运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近日,石家庄正式官宣2023石家庄马拉松赛开启报名,并将于4月2日鸣枪开跑。本届石马赛道再次回归主城区,预计将有30000人共同参与,赛事规模将创新高;同时,秦皇岛市体育局消息,2023河北秦皇岛马拉松将于5月14日举办,赛事设全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两个项目,总参赛规模为1.5万人。这也是时隔4年后,秦皇岛马拉松再次回归。
不止是河北,近日包括无锡、扬州、武汉、苏州、上海等多地相继公布当地马拉松赛事日程,争相打造“奔跑的城市会客厅”。
马拉松赛事缘何火爆
各地争相举办马拉松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城市马拉松将成为新的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其次,可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促进各地的文化传播与发扬;其三,马拉松还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对于城市全面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马拉松相关赛事仅39场,至2019年赛事数量达到1828场,累计参赛人次712.56万,达到巅峰。马拉松产业链上的多层次商业合作体系,拉动了运动服饰、智能穿戴、训练、补给、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城市会展、公关、培训、旅游等衍生产业链的发展壮大。
马拉松比赛到底有多“吸金”?
对于资本而言,马拉松是不能放弃的“聚宝箱”。《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马拉松年度产业总产出达746亿元。
马拉松赛事吸金能力到底有多强?以上海马拉松为例,2019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2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达11.45亿元,税收收入6794.09万元。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上海马拉松依旧带来4943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达到1.4亿元。
2019年的长沙马拉松,有超过20家企业赞助了此次赛事,此外还有多家酒店民宿参与合作。该次赛事的直接经济影响达到1.281亿元,2天比赛带动消费达8个多亿。
除了赞助商和当地城市经济获益外,马拉松热也催生了运营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7万家体育赛事相关企业。近五年来,体育赛事相关企业年注册增速稳定在30%至40%,年注册量从2018年的4万家增长到2022年的11万家。
跑马热除了能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外,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营销平台。目前华润怡宝和特步是国内赞助马拉松最早、最多的企业之二,两家赞助马拉松赛事数量成逐年增长趋势。
此外,马拉松赛事在促进衍生消费和带动城市、目的地品牌营销方面的功力也不容小觑,《2019年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跑者平均花费为1.1万元,主要花在跑步装备和赛事开销上。有50%的跑者有外地参赛的经历,其中71%会品尝当地美食、特色小吃,64%会在当地旅游观光。
让跑圈经济这把“火”烧得更旺
马拉松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和匹配催生了马拉松经济,不断完善以跑者、赛事及城市为中心的整条产业链。在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后,马拉松经济有望迎来新的爆发,专业化、精细化将成中国马拉松的新发展方向。
在具体路径上,艾媒咨询此前的报告指出,传统竞技运动带来的是竞技的快感,而在当下更偏重于对全民运动等健康理念的追求。以迷你马拉松、亲子马拉松、情侣马拉松为代表的短距离趣味马拉松市场将逐步扩大,短距离趣味马拉松项目将吸引更多马拉松爱好者。此前,随着马拉松赛事在国内井喷式增长,以养生马拉松、生态马拉松、美丽乡村马拉松为代表的一批特色马拉松赛事也已不断涌现。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马拉松是一张很好的城市营销名片,但要想平稳落地,需要有序指导和精细化运营。他建议,应关注布局线上马拉松赛事,降低跑者参与门槛;举办精品小型赛事,进行精细化运营;加强马拉松相关IP的文创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让跑圈经济旺起来。
■马拉松赛事吸引众多跑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