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球运动的认识和发展
门球是在平地或草坪上用木槌击打球穿过铁门的一种球类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门球是政府为离退休干部、高校、企业的退休人员、各地军休所的休养人员设置的一个“福利项目”,是一项深受中老年人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这个阶段也把门球定位为老年门球。
门球比赛分为两队,每队五人。比赛球场长25米,宽20米,场上置三个球门(高20厘米,宽22厘米)。球槌长70厘米,槌头为圆柱体,长24厘米,直径4.5厘米。球直径7.5厘米,重230克。比赛时,每队轮流按一定路线击球过门而得分。球通过三个门后撞击终点柱得二分,每人满分为五分,全队满分为二十五分。一队满分,比赛即结束;两队均未满分,则比赛三十分钟结束,分数多者为胜。
从2000年开始,门球逐步从福利型的群体活动向普通型大众化转变,中国门协举办的各类全国性门球比赛开始制度化,如中冠赛、锦标赛、老年赛等等。尤其近年来,除了以上全国比赛外,一些地方性的门球比赛越来越多了。但是,从普及情况来看,门球相对于其它球类运动来说,还是属于封闭型的运动,一是知道和了解门球的人少,所以打门球的人更少。二是为了保护场地,门球场地都用网围栏围着,能接触和观看到的人更少。
门球运动是一项安全性较高的运动,因为在对抗中双方队员不用发生肢体上的接触,不会发生碰撞伤,所以特别适合青少年和老年人参与。门球还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打门球击球时需要前屈上体,这样的动作可加强腰肌的锻炼。门球运动战术特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体现在每一杆,就像下棋一样,一招失误,满盘皆输。有人看了门球比赛后说节奏慢没技术,实际门球运动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它是入门较快,但要想掌握较好的技术,不好好的下几年功夫是练不出来的。门球要求准确度、角度、力度等都要恰到好处,才能打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