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河北体育文化网!
河北体育文化网
展览展示 您的位置:主页 > 文化产业 > 展览展示 >
劈挂拳
2021-05-20 返回

普及体育知识 传承体育文化

劈挂拳

劈挂拳是典型的长击远打类传统拳种之一,古称披挂拳,亦名抹面拳。劈挂拳发展至今,技术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多彩,拳械全面,实为中华武术的瑰宝。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几十年,沧州演练此拳的人逐渐多起来。随之劈挂拳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有:肖化成、李云表、赵世奎、黄林彪、郭长生、马凤图、马英图、曹晏海、左清甲等。1928年,郭长生在南京国术馆任苗刀教授,结识了国术馆少林科科长马英图,二人朝夕切磋,将长期分离的两大支劈挂拳“破镜重圆,合为一体”,随后两位先辈对原来的劈挂拳重新改进,使之“神韵倍增,面貌全新”,开阔、匀称、速度上出现新进展。同时,二人又创编了疯魔棍、劈挂刀,使没有器械套路的劈挂拳系统完整化。“七七事变”后,任外交部武术教官的郭长生没有向大后方转移,而是回到沧州。他对劈挂拳进行了重新思考,把通臂拳的劲力、腰身、步法揉进劈挂拳中。两次改进后的劈挂拳更快更灵活。

1984年,沧州体委成立了沧州武术馆,郭瑞祥(郭长生次子)任馆长,设劈挂拳班,面向全国招生,学员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劈挂拳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1987年开始有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外学生专程来中国沧州学习劈挂拳。为使劈挂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家体委委托郭瑞祥编写了《劈挂拳》(郭瑞祥任主编,郭贵增任编委)一书,并被列为竞技规定教材,继之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由郭瑞祥老师演示的劈挂拳VCD教学片,远销海内外,中国武术院副院长亚武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山同志给郭瑞祥送了一幅中堂,上写:“武林功臣”四个大字。199611月,在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发起倡导下,成立沧州通臂、劈挂拳研究总会,推举郭瑞祥为会长,郭贵增任第一副会长。会后日本冲绳、韩国釜山、美国纽约、中国上海、北京、浙江、吉林相继成立了分会,使劈挂拳这一传统技艺在全世界有了一个统一的组织。

拳师郭贵增、沧州林冲武校校长韩志超均是劈挂拳传承人的代表人物,运河区劈挂拳主要由郭桂增、韩志超传授。身为沧州武术通臂拳传承人的郭贵增,在劈挂拳上获得的荣誉颇多。19914月参加河北省传统武术观摩大会获劈挂拳优秀奖。2002年,郭贵增组织通臂门拳师100多人在沧州电业体育馆举办《劈挂拳展演大会》。2006年,郭贵增参加北京体育大学《新浪杯》首届传统武术比赛获劈挂拳特等奖、苗刀一等奖。

郭贵增在沧州市第四中学附近创立的“通臂武学会馆”,韩志超创立的“林冲武校”都常年教授披挂拳。截至2010年,沧州市区通臂拳、劈挂拳拳师100多人,学生达几百人至上千人。(冯晶)


二维码
河北体育文化网 电话:0311-85266716 传真:0311-85266716 邮箱:hbstywhxh@163.com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72号东8楼815室
Copyright © 2017-2019 河北省体育文化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0820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6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