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河北体育文化网!
河北体育文化网
体育文化博览 您的位置:主页 > 文化产业 > 体育文化博览 >
王其和太极拳
2021-07-01 返回

王其和太极拳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的“王其和太极拳”,历经百年传承与发展,已成为太极拳传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王其和太极拳形成于清末民初,是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原任县)人王其和先生在精心研练多家拳械功夫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悟和实践创编而成的一套形神兼备、练用结合、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

王其和天生体格壮硕,童年时就比一般同龄孩子孔武有力,身手敏捷。当时村里流行少林洪拳等,练拳的人很多。王其和从小就对武术非常痴迷,五六岁时,就跟在大人们后面比比划划。他朝夕苦练,寒暑不辍。他练功使用的铸铁大刀重达一百八十斤。尤其是他把绳鞭舞得出神入化,相传他从屋里发出绳鞭,可以穿过窗户击中房顶上的人。

1914年前后,王其和随郝为真先生到北京,在京城见到了杨澄甫先生。在民国初年,永年发洪水时,在滏阳河搞水运的王其和驶船搭救过杨澄甫先生的夫人和家人,再加上王其和为人正直、功夫深厚,所以得到了杨澄甫先生的格外重视,杨澄甫让他吃住在家,朝夕传授太极拳推手和散手实战功夫。

其间,王其和还得到杨健侯老先生和杨少侯先生的精心指教。杨家两代大师将其拳技奥秘倾囊相授。1928年,王其和带艺回到老家,对太极拳功夫的追求有增无减。结合多年实践,不断深入默识揣摩,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独具特色的太极拳法,在当地流传下来。

王其和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到目前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清末民初,王其和先生经过20多年的早期研练,形成了基本的拳架功法套路;第二个阶段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60多年,以刘仁海、王景芳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传人对该拳进一步完善,并在邢台、天津、太原等地得以较大范围传播;第三个阶段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的近40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以及第三、四代传人的努力,该拳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广为海内外武术文化界所熟知。

2014年,王其和太极拳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目保护单位为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成立于2014年初,是经河北省体育局和省民政厅审核批准的职业类社团组织。

协会成立以来,挖掘整理、出版发行了多部专著及系列教材,积极开展了王其和太极拳普及好和交流活动。(冯晶)


二维码
河北体育文化网 电话:0311-85266716 传真:0311-85266716 邮箱:hbstywhxh@163.com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72号东8楼815室
Copyright © 2017-2019 河北省体育文化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0820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6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