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杨氏太极拳老架
在近现代武坛上,杨氏太极拳老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享誉海内外。100多年前,太极大师杨露禅将毕生所修的太极功夫传给了长子杨凤侯、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杨凤侯虽然由于先天的原因而过早去世,但他是最先从父亲杨露禅那里学会太极拳的人。
廊坊市大城县的太极拳老架是由有 “武术仓库”之称的全国著名武术家沙国政传入的。这套拳与现在流行的太极拳有显著不同之处,既有陈式太极拳的遗韵,也有杨氏太极自家拳的味道,内含大量技击实战招法,行功又按照专业“练家子”的要求苦练,运动强度特别大。
太极拳老架具有十大特点:一是用意不用力;二是架子低;三是步法虚实分明、转换清晰;四是步幅大;五是强度大;六是部分动作很快;七是强调精气神和拳式呼吸;八是独特的手形;九是独特的身形;十是重视辅助基本功。太极拳老架每两个式子之间的过渡动作比现在流行的架子复杂,体现了“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的“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的要求。其中,左右搂膝拗步、左右野马分鬃、左右分脚、上步七星等动作,手法变化较多,“提手”和“白鹤亮翅”之间多出了一个“玉女穿梭”,左右“披身伏虎”之间多出了一个“摆莲脚”,“单鞭下势”和“上步七星”之间多出了一个“小垫步”,第三趟多出了一个“弯弓射虎”,这种编排足以证明是一套传统的老架子,明显不同于国家公布的普及套路。该拳经中国武术协会和云南武术馆审定,为大城县所独有。
近年来,杨氏太极拳在全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在快速普及推广中,出现了大量把太极拳练成 “太极操”的现象,真正能把握杨氏太极拳老架精髓的人屈指可数。
2009年,大城杨氏太极拳老架列入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