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2.6平方米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印发了《“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
《“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总体目标为:健身设施更加公平可及,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有效供给扩大,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有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要。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城市等有条件的地区每万人达到1块以上,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
《方案》指出,“十三五”以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以下简称“健身设施”)明显改善,到2020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新增社会足球场地超过2万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0%以上,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统筹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和健身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方案》同时公布了项目遴选标准。一是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地、社会足球场地、健身步道应参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遴选标准》有关规定执行。二是优先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倾斜,将“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重点保障对象。三是优先考虑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接的项目,做到“一钱两用、多用”。四是社会足球场地项目优先支持41个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城市。(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