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角银边”潮声起 街心风景如虹霓
石家庄 209 处球类运动场有序开放
今年,石家庄市民发现身边的体育场地变多了,打球、健身越来越方便。这些球场就是石家庄市利用拆违腾退地、街头路旁空闲地等,在城市“金角银边”建设而成。
今年年初,石家庄市把在全市建设200处以上公共球类场地作为全市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写入了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该项惠民工程启动后,相关责任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认真选址,严格审核、加快建设,真正将“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截止到10月底,石家庄市体育局牵头建设的209处球类运动场地全部建成并有序向社会开放。精细规划使城市边角地变身为街心体育场,满足了人民群众体育健身多元化需求,展示了省会的动感活力与蓬勃朝气。
据介绍,2021年下半年起,石家庄市结合城市拆违整治行动,经各区各部门推荐,初选208个场地,年底进行公示,收到群众500多条反馈,经过汇总梳理,逐项进行踏勘落实,于今年初开始动工。2022年4月初,石家庄市首批81块运动场地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后,在市民中引起热烈反响。10月底,后续球类运动场地也全部竣工,并按计划有序向社会开放。这些公共球类场地充分利用好城市拆违腾退、公园边角地等,根据地块大小、位置等不同特点,科学规划场地建设,丰富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等球类运动和体育健身“可选项”,同时不为城市增加额外土地供给负担,是石家庄市公共运动场地建设的一大亮点。
为了让运动场地布局更合理、球场类型更丰富,石家庄市体育局专门邀请市民代表召开座谈会,收集各方意见,为后续建设作参考。
随着209片球类运动场地陆续向社会开放,公共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100%,不仅全市公共体育场地建设领跑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全国同等规模省会城市也位于前列。
石家庄市体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今后将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0处以上球类场地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体育场馆和场地建设,方便大众就近、就便体育锻炼,满足群众健身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提升广大市民幸福感,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贡献体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