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关注体育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2021年承前启后,意义非凡。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其中一项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而体育作为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也因此成为两会热点话题,相关提案备受关注。其中,河北代表在后奥运时代场馆如何利用及中小学开展体育课等方面提出的相关建议,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河北助力”。
让冰雪运动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的提案分两部分。一方面提倡冰雪爱好者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对从业者加强相应培训,行业协会应当发挥作用。同时杨扬在提案中思考了要如何在冰雪进校园和体教结合层面上,扩大青少年的培养,让青少年在冰雪进校园和校园联赛中可持续发展。让冰雪人才在未来的冰雪运动发展当中不断涌现。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凌友诗则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最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赛事之一,也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和契机。建议以北京冬奥为平台,推行十项必学中华传统礼仪,在世人面前展示中国人的“富而好礼”、以及爱好和平的礼仪之邦的形象。
后奥运时代场馆如何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2022冬奥组委会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部副部长沈瑾从绿色冬奥的理念出发,为北京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夏奥会有一个空间,可以打排球、打篮球,多功能使用,比如五棵松体育场和鸟巢除了举办体育比赛,还可以办演唱会。但雪上项目的这些设施因为比较单一,兼容性就比较差。”为此,沈瑾在提案中重点建议,将场馆赛后重点发展成可以让公众参与的滑雪项目或进行旅游地产开发。“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延庆、张家口只要能借力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发展,明确发展目标,我相信能做到场馆赛后的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冬奥遗产。”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武卫东建议,做好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做好赛后利用方案。抓好赛后利用工作特别是招引战略合作伙伴,一起运营,把冬奥场馆运营成国内外赛事举办的基地。主要是冰雪但不限于冰雪,比如跳台滑雪,除了滑冰还可以滑草,另外许多场馆可以四季利用,作为冰雪运动和体育休闲的培训和休闲娱乐场所,成为国内外科技文化商务交流的基地。
发展数字冰雪体育旅游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建议,提升冰雪运动发展水平,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发展壮大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进一步丰富冰雪体育旅游消费业态,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冰雪体育旅游数字化建设,推动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加强冰雪体育旅游行业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冰雪体育旅游行业在线化率,依托数字技术从供需两端赋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在供给侧,通过“线上预约平台+智能终端设备+数字管理系统”加快景区数字化能力建设;在需求侧,实现冰雪体育旅游景区与在线平台在数据、资源等层面共建共享,利用团购、直播、预售等方式开展一系列创新性营销,向消费者传递有效的信息。
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体育产业长足发展,但体育消费巨大空间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不够理想的问题日益凸显,对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构成了制约。为此,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场馆设施建设,提高现有场馆设施利用率;深度挖掘退役运动员价值,加强体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提供高品质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发展体育消费新业态;完善体育培训市场规范化建设,强化部门的市场监管力度;着力推动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互动融合,壮大体育文化市场。
加快推动智慧化体育场馆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今年的提案围绕体育科技创新、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校园体育工作等领域提建议。要加快推动智慧化体育场馆建设。结合体教、体医、体旅融合,把智慧体育全面融入体育场馆建设,融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十四五”期间,要更高标准建设“15分钟健身圈”,全面融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5G等先进技术。认真进行运动数据收集,提高场馆科学、安全管理水平。
此外,卞志良还建议大力推广气膜式、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气膜建筑造价低、周期短、对土地依赖性小、环保节能,适合开展95%以上的运动项目。
校园应有“专业体育”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邹凯带来了关于体教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希望体育与教育联动,通过教练员培训、开展赛事等学校体育模式,让“专业体育”走进校园。
邹凯建议,进一步确立体育行业协会的专业性、权威性。不断巩固落实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相关制度要求,完善高水平教练员评审机制,通过承接学校体育教师参加各类体育运动项目技能培训,分享体育行业协会专业知识,提升学校复合型教练员专项能力,增强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为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要大力支持、开展各体育行业协会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各项活动和各级赛事,采取协会专业教练员和学校体育老师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提升学生兴趣爱好、扩大项目参与人数、提高队伍参赛水平,达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鼓励协会融入体教融合改革发展,支持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入校园扩赛事、承赛事、办赛事;提高协会对社会的影响力,扩大单项体育的受众面,吸引大众参与。既能拓宽青少年学生接触运动项目的专业渠道、全面提升身体素质,也能为各级运动会、单项学生赛事培养、储备人才。
中小学体育课“晒课表”
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提出,建议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开齐上好体育课,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以往存在的挤占体育课以及“阴阳课表”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据介绍,江西2008年开始将体育纳入中考,很多家长早晚还与孩子一同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据教育部对江西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开展的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江西两个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体能均高于全国平均值,而肥胖率却低于全国平均值。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近视率筛查结果也显示,江西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以及两个年级学生近视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说明,体育与智育并不互相排斥,而且一些竞争性、对抗性体育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增进智育,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促劳,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真正落到实处。”叶仁荪说,目前,江西正在开展体育“晒课表”活动。“建议全国各地也能开展类似的‘晒课表’活动,以此督促各校能把体育课开齐上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政府副市长崔海霞建议,“将中考的体育测试由1次增加至3次,初中每学年末测试一次,中考体育成绩由三次成绩相加得出,高考也参照中考办法增加体育测试。” (宋云杰)
升级改造后的“水立方”未来可以自由在水冰之间切换,将具备冰上赛事、水上赛事以及大型商业活动的承办条件,同时还具备承接冰上演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