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体会
《西柏坡回想》
红枣小米南泥湾,黄河东渡到平山。
西柏坡上传急电,决胜千里奏凯旋。
民主集中强慧眼,胸怀全球赴考关。
两个务必永记牢,复兴道路竞实干。
注:
1、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是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一个小山村,风光秀丽,水土肥美。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
2、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并于7月份正式成立刘少奇、朱德同志领导的中央工委;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告别了生活战斗了十三度春秋的陕北根据地,向西柏坡转移。4月11日到达了晋察冀军区驻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员先期到达了西柏坡,党中央与中央工委胜利会合。1948年5月中旬,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解放了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期间,党中央从西柏坡共发出197封电报。人民解放军以横扫千军之势,创造了平均一天歼灭国民党近一个师的战争奇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3、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会场设在西柏坡中央大院职工食堂,南半部为会场,北半部为服务处,会场正面悬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和党旗。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人员19人,列席人员12人。毛泽东主席主持了会议并作了题为《一中全会以来的形势和任务》的重要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取得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规定了党在全国解放以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对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解放,以及保证中国革命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必要而充分的准备。毛泽东主席在会议总结中详细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强调坚持民主集中是实现党委会领导的重要工作方法。据相关资料,在西柏坡的300多个日日夜夜里,毛主席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在农家小屋的办公桌上起草了大量电报,撰写了数十篇著作,其中仅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就多达20篇,包括著名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毛主席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郑重地说: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
4、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挺进北平。临行前毛泽东把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和警卫人员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北京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共产主义。”党中央在西柏坡仅仅住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迎来了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毛主席并形象地将挺进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
5、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调研、指导工作,在同干部群众座谈时郑重表示,“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作者:雷风云,驻奥使馆科技参赞,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1986年曾参加中央讲师团赴河北省曲阳县支教一年。辛丑年孟春写于奥地利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