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拼搏不青春 奥运精神激励青少年逐梦新征程
在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上,河北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获得6金2银3铜的好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做出卓越贡献,为国争光为省添彩,开创了河北体育新的历史,奏响了体育新征程上的华彩乐章,向党和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圆满答卷。彪炳史册的奥运荣耀,离不开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和团队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全省上下对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
东京奥运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促进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
体育事业的兴旺,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据资料显示,获得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运动员95%以上都有在体校学习培训的经历,体校承担着发现、培养、选拔青少年后备人才的任务,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水平竞技人才。
多年来,河北体育人深耕后备人才培养。在本届奥运会,夺冠的河北运动员既有庞伟、巩立姣这样参加过四届奥运会的“老将”,还有25岁的杨皓然射落金牌,更有孙颖莎、李冰洁这样初出茅庐的“新秀”,这显示出河北竞技体育在后备力量培养及梯队建设方面“代有才人”的可喜局面。也代表着河北竞技体育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结出的累累硕果,青春与活力,希望与未来。
河北省的青少年训练在全国一直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训练体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河北基本保留了一套完善的训练体系,有基层的体校、市体校,有专业队,更有特色学校助力后备人才培养。
庞伟、杨皓然,都是从基层学校发现的优秀苗子,经过这种训练体系逐层筛选、逐步提高,最终通过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输送到了国家队,由我们本省的教练带领拿到奥运金牌。这个突破得益于我们健全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竞技体育是“金字塔塔尖”,“塔尖”要出彩,仅靠各级体校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群众体育尤其是青少年体育的广泛开展筑就坚实的“塔基”。
河北省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普及工作,始终紧紧围绕体校、学校、社会团体三大后备人才培养阵地,推进青少年体育阵地建设。
从石家庄和平西路小学走出来的奥运冠军孙颖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孙颖莎5岁学球、10岁进省队、不满15岁进国家二队、不满17岁进国家队,20岁实现了奥运夺冠的目标。而孙颖莎的启蒙小学——石家庄和平西路小学,在她的成才路上功不可没。和平西路小学为河北省乒乓球特色校,将乒乓球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堂,在四至六年级开设了乒乓球课,提出了“人人会打乒乓球,人人打好乒乓球”的口号,学生人手一拍,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乒乓球氛围,为后备人才选拔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每年众多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也给各个项目的好苗子提供了充分的“冒尖”机会。
东京奥运会健儿坚韧顽强的体育精神
将激励着青少年永不言弃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展现的拼搏、自信、阳光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热血沸腾,也让体育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对于青少年来说,奥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为青少年的意志品质的塑造点亮了方向。更激励青少年去敢于梦想,更敢于脚踏实地的去实现梦想。奥运精神为青少年种下“冠军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祖国,何谈个人梦想?”竞技体育的魅力之一在于“超越自己”。梦想对于运动员来说,是无形的推动力量。
“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反正我实现了!”32岁的女子铅球金牌获得者巩立姣在赛后流着泪说。四届奥运元老,银牌,铜牌都得过了,唯一欠缺一块奥运金牌。当投出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终于夺冠时,已经32岁的老将巩立姣泪流满面。她的梦终于圆了。
同样圆梦的还有射击老将庞伟。他表示,这是自己第四届奥运会,其实也就是想完成自己的一个梦,再拿一次冠军。带着这个梦,曾在2008年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又在后两届奥运经历了失败的庞伟,在35岁的年纪,第四次出征奥运。在射击混合团体10米气手枪项目上,他与小将姜冉馨搭档摘金,不仅圆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更实现了中国射击的光荣传承。这一次,再度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的庞伟直言:“这一次挑战自己,弥补了前两届的遗憾。”
奥运赛场是竞技实力的比拼,更有意志品质的较量。站上奥运赛场,面对对手的高强度对抗,每一场比赛都是巨大的挑战,每一名运动员都拼到体力透支,挑战极限,承受难以忍受的苦累,但他们心里装着梦,一念既定,万山无阻。那股“从心底燃起来的河北力量”,是背后不忘初心的梦想在召唤。庞伟退役两年再捡枪,复出之路,异常艰难,尤其是东京奥运会延期后,他更是身心俱疲。但是凭借着对国家的责任感,对梦想的追逐,对射击的热爱,他坚持了下来,并超越了自我。
不以成败论英雄
只有拼搏奋斗的青春才精彩
然而,在奥运盛会的领奖台上,闪光的不只是“金子”,每个名次的取得,因为同样浸润着备战的汗水和泪水,同样凝结着勇于挑战、拼搏进取的可贵精神,同样实践着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价值理念,所以同样熠熠生辉,光耀人心。金牌作为比赛中的一项至高荣誉,人人歆羡、备受关注。但是奥林匹克的意义却并非仅仅体现在金牌上,而更在于让人们从比赛中感受竞技运动的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感受选手们在奋力拼搏、为国争光中展示出的精神魅力、人格光芒,享受体育运动本身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精神的熏陶。在征战东京奥运会是河北健儿中,也有人带着遗憾离场,常园、陈杨、苏欣悦、杨晓旭、梁靖崑和张林茹没有得奖牌,但他(她)们在追梦筑梦的路上同样努力,在东京奥运会周期同样洒下来许多汗水,他们为梦想勇往直前,拼搏奋斗的故事同样精彩。
现代奥运的创始人顾拜旦曾言:“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赢,而是参与。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不是凯旋,而是奋力拼搏。”
东京奥运会已成为历史中的一页,但奥运精神仍在持续升温。走下赛场的中国健儿们,依然一如既往地追逐“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理想,焕发自身的光热,通过社交平台向人们传递竞技体育的魅力,带动青少年体育普及热度,更激励着更多年轻人为梦想不懈奋斗。
(作者 河北体育馆 张全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