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摘得河北奥运首金
她用12年的时间去完成1分钟的比赛
本届奥运会,河北健儿的首枚金牌由王涵摘得。
让时间回溯到7月25日,这是东京奥运会的第二个比赛日。王涵、施廷懋出现在了女子双人3米板项目的决赛现场,她们携手向金牌发起冲击。
比赛中,二人发挥稳定,从第三跳开始,就逐渐拉开和其他选手的距离。最后一跳405B,施廷懋/王涵拿到了76.50的全场最高分,帮助中国队彻底锁定金牌。
当30岁“高龄”以第一次征战奥运机会“新人”的身份出赛并确认自己获得冠军后,王涵的泪花在眼睛里闪烁。“我的泪腺发达,控制不住。其实我们都哭了,但我忍耐力没施廷懋那么好。我也不太想让自己这样,30岁了嘛,感性了一回。”
其实,夺冠时刻王涵应该宣泄自己的情绪。
跳板比赛,每个动作从上板到出水,也许只有1分钟。而王涵为了这1分钟,足足等了12年,这几乎是普通人的整个青春年华,正是无忧无虑花一样的时期。而王涵却用整个青春去等待自己心中的奥运梦,这对她来说太漫长了,期间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人们难以想象。我们之所以在奥运赛场上看到翻腾、转体的动作那么漂亮,恰恰是因为这些动作,王涵已经练了几十万遍。
她有太多想放弃的时刻,比如赛场失利,比如没入选奥运会,她甚至会自我怀疑,但她不会低迷太久,睡一觉,就还会往上爬。她为之付出的努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块金牌赋予的意义。
电视转播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她的脚伤,或许更能说明一名奥运老将能够走到今天所经历的是什么……
难怪电视解说员都忍不住哽咽了:“2009年在罗马,那是王涵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级的大赛,当时18岁的小姑娘熬到30岁才站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太不容易了......”
俗话说三十而立,但对于运动员来说,这个年龄基本上是退役了。即便是“跳水女皇”郭晶晶,也是在30岁宣布退出竞技舞台。
不过,对于王涵来说,30岁,也许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她用行动诠释出什么是担当与勇气,这注定了她的人生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宋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