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慧眼 不断创新
李芳期待河北跳水更具优势
李芳指导郭晶晶训练。
说起河北的优势项目,因为有着郭晶晶、王涵等奥运冠军的“衬托”,人们自然会想到跳水。特别是获得4枚奥运金牌,世锦赛双料五连冠的“跳水皇后”郭晶晶,引领了世界跳水一个时代……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一代代优秀教练员的辛勤培育密不可分,这其中郭晶晶、王涵的启蒙教练、河北省跳水功勋教练李芳功不可没。
跳水情缘
作为跳水运动员,李芳曾在1985年举办的世界青年跳水锦标赛中夺冠,以她当时的竞技水平,世界大赛获得更好成绩并不难,不过事与愿违,“平时训练成绩挺好,就是在大赛中拿的冠军太少了。”
1988年,22岁的李芳退役,接过了恩师张秀伟的“衣钵”,成为河北跳水队的主教练,“目标就是带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完成自己的冠军梦。
执教初期,李芳白天带专业队,晚上带业余队。身边的人经常说“看李练训练感觉她很累”,每天训练场上经常是一站就几个小时,眼观六路,嘴里一直大声提醒着队员们要注意的动作,还亲自示范。“选了这个职业以后好像就出不来了,每天就这样的节奏,队员一波一波的都要去帮助他们做得更好,孩子跟着自己,就得玩命干。把他们的成绩练出来,孩子就有前途,自己心里也就踏实些。”
李芳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眼里、心里几乎只有工作和队员。为了不耽误队员训练,李芳的产假只休了一个月便回到一线执教;2000年,李芳的女儿因为感冒发展成急性肾炎,已经血压升高,双眼模糊,当时带队员去珠海比赛的李芳急在心里却无法抽身;2019年,胃穿孔手术后仅两周,她就出现在训练场上。“我不敢请假。”李芳说,“我一歇,队员思想会松懈下来,会影响训练和比赛。”
忘我、执着、坚韧的精神品质也影响着队员们的训练热情,他们用成绩来回报教练的培育和付出。截至目前,李芳带队参加了7届全运会,取得连续五年夺金壮举。培养出的郭晶晶、王涵、贾东瑾、张蕊等优秀运动员,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以及世界冠军。
队员们不仅仅把李芳看作教练,她们之间早已超越了师徒情分,更把她当作朋友,甚至妈妈。每年的生日,李芳几乎都与队员们一起度过,小礼品、鲜花、蛋糕总会收到很多。远在香港的郭晶晶也是经常和教练联系,还要求恩师帮忙带下自己的队员……
2002年,李芳出任河北省体育局游跳中心副主任,兼任一线队教练。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她曾被国家体委授予“世界冠军启蒙奖”,两次被河北省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荣立一等功。
出色的工作成绩并没有让李芳驻足不前,她看得更远,想得更多,在2017年作出了让人吃惊的决定——辞去省游跳中心副主任职务,创办跳水俱乐部,河北209国际跳水俱乐部。
209是跳水动作的一个代码,这个动作至今无人敢尝试,这个名字彰显了李芳的心态。“不管什么时候,我都要带领队员们朝着这个高难度的动作去努力,力争创造新的辉煌。”
在即将退休的年纪选择再出发,需要勇气,但是创业并非一蹴而就。以前不用操心的事情,现在必需要亲力亲为。“真正的离岗创业以后,自己躲起来一想,哎呀,困难太多了,就掉眼泪。觉得前边太渺茫了,不像以前,说什么都有领导的支持,现在全是自己去闯。”
不过,随着俱乐部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李芳的发展理念也得以顺利实施。“因为我有平台了,我能更好的选择我喜欢的队员去带,面向全国招人,所以我感觉我这个平台大了。自我展现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就是想着让着俱乐部能持续的培养更多的队员,让运动员、教练员能多受益。付出和得到能成正比。”
李芳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她看来,每一份坚持都会有回报,现在的小不点,可能以后就是世界巨星。“跳水的压力不是很大了,纯粹是因为热爱这项事业,不是说为了挣钱去做这件事。我是跳水的爱好者。”
如果说,独具慧眼和兢兢业业是对李芳过往的概括,那么,成立俱乐部以后,李芳的跳水之路还要加上不断创新。
最得意的弟子
“郭晶晶是我第一眼就相中的孩子,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拿冠军的希望。”谈起郭晶晶,李芳毫不掩饰对这名得意弟子的喜爱。那是刚开始组建业余队时,“郭晶晶是当时第一批队员。”
当时,在李芳眼里,六岁的郭晶晶很有特点,像假小子一样,有着同龄人没有的爆发力。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她的脚尖和膝盖不好看,因此动作缺美感,每天都会用额外时间压腿,胆子也小。”记得第一次跳水,郭晶晶都不敢动,在多次鼓励无用后,李芳一狠心,“扑通”一声, 把郭晶晶推了下去。
“怎么样,还想练吗?”跑到泳池边,看着水里的郭晶晶,李芳急切的问,郭晶晶点了点头。第二次,郭晶晶还是在李芳的“帮助”下跳下来的。“还练吗?”李芳又问。“练!”说完,郭晶晶有爬上了跳台。
正是这股韧劲,让李芳对郭晶晶充满信心。师徒二人一个悉心指导,一个刻苦训练,竞技水平不断提高。1992年,郭晶晶入选河北省跳水队,1993年,12岁的她又入选国家队,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段旅程。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郭晶晶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她遭遇了严重的伤病,这无疑对郭晶晶造成了重大打击,一度萌生退役的念头。此时,李芳做得只有一件事——陪伴。细心为她制定训练计划,陪她治疗,“那时候,我和晶晶相处的时间其实远远多过了陪我女儿。”李芳感慨的说。
正是多年的相伴,师徒之间早已超越了普通师生间的情感。可以这样说,正是李芳为启蒙阶段的郭晶晶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两次骨折受伤时的亲力相助,才成就了郭晶晶“跳水皇后”的一个辉煌时代。4枚奥运会金牌、30多个世界冠军、50多个全国冠军、世锦赛双料五连冠……郭晶晶的成绩让人望尘莫及。
“郭晶晶的几次受伤,都是在她最低谷的时候拉起来的,没有退缩。”李芳说,“我在她人生的跳水生涯中,优秀的时候没陪着她,但是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我陪着她。晶晶能有这么出色的成绩,我觉得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挖”来的奥运冠军
提起王涵,李芳的评价是“大器晚成”。
在王涵获得东京奥运会冠军后,李芳少见的出现了大的情绪波动。“当初郭晶晶夺冠,我的内心很平静,因为她比较成熟,感觉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王涵不一样,坚持了太久太久,经历了很多困难,能够在30岁入选跳水的梦之队,而且把握住了仅有的机会,太不容易了,所以既心疼又激动。”
其实,能执教王涵对李芳来说也是一个“偶然”。2000年,王涵参加河北省体操队集训,恰逢李芳前来选队员。“跳水与体操有很多相似地方,所以便去了体操队选才。”
看了王涵的动作,李芳觉得自己捡到宝了。“和当初的郭晶晶很像。”从此,王涵改行开始她的跳水生涯。
不过,因为9岁才开始学习跳水,在基本功方面相对薄弱,因此,这也成为她以后更进一步的“障碍”。
2003年,王涵以良好的身体素质,被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选进国家队。但是,一年后王涵“重回”省队,理由是基本的压水花技术都不到位……
“我当时坚持认为她是个好苗子。”李芳很相信自己的眼光,“就开导她‘你要是有决心的话,那咱们就从头再来’。”师徒二人携手共进,狠补短板。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王涵再次入选国家队。这一次,她终于在国家队站稳了脚跟。
虽然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由于迟迟不能参加奥运会,让王涵很是郁闷。特别是落选里约奥运会大名单,王涵深深感到,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毕竟25岁的年龄摆在这儿。但李芳不这么看,她认为王涵与郭晶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起跳力度,还有空中的感觉。她甚至希望王涵就是下一个郭晶晶。“王涵比赛经验和细节处理还是没有那么老练,如果能及时补充上来,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
“我们经过了一年多的思想工作和技术改进,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太不容易了。”李芳帮王涵分析,既然基本功是她的短板,那就在这上面下功夫,把弱点转变成特点。“因为改技术,老队员练多了顶不住,练少了没意义,所以就从基本功重新入手。”王涵像初学跳水的小选手一样,从基础的“跳冰棍(跳起来竖直进入水中)”开始练起,一点点调整自己起跳的角度、用板的协调、重心的移动和空中恣态。对于一个已经练了十余年跳水的老选手来说,这无异于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为什么王涵的基本功差?因为她开始练体操,转过来跳水时已经10岁了,一般孩子都是五六岁练,本来磨基本功的时候,她没有练,来了就上动作,导致基本功不扎实。让她重新练习,用了很多方法,坚持了4个月左右,自己提出来还想再回到国家队,再拼一拼。”
2017年全运会结束后,中国跳水国家队重新组队,王涵主动请缨重返国家队,准备再拼一届奥运会……这一决心,也让王涵圆梦东京奥运会。
回忆着往事,李芳努力控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王涵虽然已经30岁,但是技术和身体素质还是比较完美,几乎没受年龄的影响,等她回来后会沟通一下,看看她自己的想法,如果还愿意坚持下去,我会继续支持她,指导她。”
除了关心奥运会自己弟子的表现,李芳还对即将开始的陕西全运会以及河北跳水项目的发展有着更多的期待。“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训练方法,创新硬件设施,将创新意识深入到跳水运动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运动员,让我们的跳水项目更具优势。”(宋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