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河北竞技体育发展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助力是引领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国际体坛的共识,这在我国健儿东京奥运会取得佳绩以及河北健儿在第十四届全运会取得突破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特别是作为科技保障的主力单位,体科所在第十四届全运会备战周期,认真贯彻落实省体育局科技助力保障备战陕西全运会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体育科技为引领,以运动队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竞技水平完成全运会任务为目标,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组织全所科医保障人员及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科技助力保障备战陕西全运主战场。
打造金牌保障团队
在十四运备战周期,体科所所长柴建中很清楚工作重点是什么,“组建了复合型保障团队,在科研、医疗、体能训练以及运动营养补充、疲劳恢复、心理咨询、反兴奋剂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尤其是在大力推进科技助力,建立以主教练为核心的复合型科技保障团队方面,体科所建立了训科医、信息、反兴奋剂、生理生化、水疗、基础保障六大保障团队。“除11人在国家队进行服务外,30余名体能、科研、医疗人员下队配合各运动中心组建18支复合型团队。”
其中,保障的重点内容涵盖医疗康复、体能训练、竞技状态诊断和身体机能调控等多方面,并细分备战阶段和侧重点进行调整和实施。“为保障重点运动员实现参赛目标,科技保障人员长期与队伍同吃同住几乎成了“标配”,张建、张晁赫、乔钢、容志峣、王敬茹、杨贤罡等人坚持在抗疫备战第一线,全年为铁饼、跳水、铅球、水上、射击等项目服务,为掌握运动员的实时动态提供时间保障。”
另外,保障团队坚持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将体育科研与比赛实战密切结合,让训练监控、科研测试与训练计划和比赛周期的契合更加紧密,杜绝了在实际工作上与训练计划脱节、与比赛脱节等问题。
同时,在医疗和体能训练方面,保障团队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其中,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制定的伤病预防案更具针对性,重点强化训练、比赛中伤病紧急处理能力;体能训练方案则更加精细,分为体能康复训练和体能训练,训练方案设计是建立在数据档案基础上,极具针对性。“训练过程全面实现数字化、量化、实时反馈、数据分析等,充分利用人机交互功能,使训练效果显著提升。”
在做好备战周期下队医疗服务的同时,体科所还认真完成了日常门诊的运动类伤病诊治。“我所门诊有14名医务人员从事科研体能医疗保障团队工作,服务8个中心,20支重点队伍,整个周期为近5000人次的运动员提供骨伤诊疗、内外科诊治、理疗、康复、输液、放射诊断、化验体检等服务。3名医务人员从事基础保障团队工作,完成运动员体检近1200人次,有力的保证了我省后备人才的建设。”柴建中说。
建成“科技”实验室
“2020年,体科所依托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申建了河北省数字化体能监控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柴建中介绍,实验室的工作分为体能训练科学监控研究、功能康复与促进研究、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三个方向。
该实验室具备数字化身体功能评估区、平衡能力训练区、数字化有氧训练区、数字化自由力量训练区、数字化抗阻训练区、疲劳恢复区等六大功能,前期投入近700万元。
“目前有数字化训练设备23台,基础调试工作已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柴建中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化体能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科技先导作用,达到引领我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水平提高的建设目标,开创体育科技发展新局面。”
集中力量科研攻关
众所周知,体能是所有竞技项目的根基,起着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为助推河北运动队体能水平不断提升,体科所积极组织体能训练营,通过科学体能训练筑牢摘金夺牌的基础。共有来自12个运动中心的278名运动员完成了17天的课程。体科所工作团队聚焦测试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借助科学和标准化的体能训练手段,严格规范各项技术动作,实现量变到质变,提升参训运动员的整体体能水平,锤炼了意志品质。
另外,体科所体能训练房于2020年5月开始为我省优秀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康复等服务和保障,全年服务运动员4000余人次。该所还协助省体育局组织了三次体能训练集中测试,共计测试运动员6000余人次,为我省各项目管理中心提供了数据支持。
为了能更加精准的治疗恢复运动员伤病,体科所先后与北京中医医院、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共8所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医疗绿色通道。在全运会备战最关键期间共使用绿色通道30次,涉及11个中心110人次,有3所医院14个科室为运动员提供了医疗服务,解决了运动员伤病的后顾之忧,保证了训练任务的完成,为全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贡献了“科技”力量。
在科研攻关方面,体科所更是集中力量,结合科技助力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的重点工作任务,以国家级、省级科技冬奥专项为先导,积极申请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充分发挥总局和省重点实验室平台的作用,加强了科研攻关力度。
“立项的9项省级科研攻关课题、6项国家科技部科技冬奥科研攻关子课题,及47项河北省体育局科研课题顺利开展。局管课题立项共计220项。”柴建中说,“本周期结合竞技体育的科技需求,拟订了‘科技全运’、‘科技奥运’、‘科技冬奥’等重点研发计划,本周期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把好反兴奋剂关口
省体育局历来高度重视反兴奋剂工作,为落实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要求,构建河北省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实现我省反兴奋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体科所将反兴奋剂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制定河北省‘反兴奋剂工程’建设方案,印制反兴奋剂警示案例资料、扩大反兴奋剂讲师队伍,成立反兴奋剂宣讲团、结合学讲谋干做活动,开展反兴奋剂双周大讲堂等,从人员、技术、物品等三方面,提出有效建议,实现创新反兴奋剂工作方式,丰富反兴奋剂工作手段,提升反兴奋剂工作水平。”谈到具体措施,柴建中表示,“主要从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沟通协作,加大宣传教育、提升防范意识,严格委托检查、加强威慑力度,加大督导检查、杜绝风险隐患,做好服务保障、提高服务质量等五方面来制定。”
其中,制定并下发了《河北省体育局构建反兴奋剂责任体系的工作方案》、《河北省体育局2021年反兴奋剂工作要点》等文件,“同时明确12个运动中心、2个保障中心反兴奋剂工作联络人,紧密沟通,加强配合,督促反兴奋剂工作顺利进行。”并历时2个月完成11个中心1236人名运动员及辅助人员(涵盖竞体组及群体组)十四运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工作,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本年度完成常态化教育15次,培训人数达千余人,做到反兴奋剂教育全覆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考试18次,参加人次达17500余人次,确保教育质量到达预期目标。”
另外,体科所还积极做好信息情报服务和系统平台建设。“本周期每个年度,均基本完成了对各项目赛事情况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柴建中说,在奥运会和全运会决赛年度汇集并整理各运动项目中心的重点运动员备战全运会周情况报告,在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两大赛事的决赛阶段,完成了赛会成绩的实时收集保存和统计汇总。“同时,整合竞技体育相关信息资源,建立了一个以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开发作为研究重点的综合的竞技体育大数据管理系统。”本周期,该数据平台除了功能完善,也已逐步充实了冬季项目的赛事数据和我省运动员的部分体能训练数据。“该系统可将我省竞技体育信息整合联网,告别以往的信息管理方式,最终形成竞技体育的大数据,服务我省的竞体备战。”
在看到所获成绩的同时,柴建中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完善科技助力工作中的不足。“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在硬件设备、专业人才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接下来,体科所将依据河北省体育局精兵战略,做好2024年奥运会、2025年全运会备战科技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科学体能训练、扩充医务专业人才队伍、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科研攻关力度。“紧紧围绕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的备战训练,多方面、多层次帮助运动员科学有序开展训练,为河北竞技体育科学训练提供更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指导运动员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