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总结 系统分析 全面改革 续航启程
努力实现河北田径均衡高质量发展
第十四届全运会已经结束,经过一段休整的田径健儿也陆续开始了新周期的备战训练。在本届全运会,河北田径运动员奋勇拼搏,斩获2金4银3铜共9枚奖牌,圆满完成奖牌任务。
“十四运的结束,意味着新备战周期的开启。”田径中心主任刘晓马表示,“接下来我们在分析总结全运会整体表现的基础上,找寻短板,探索河北田径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表现精彩亮点频现
本届全运会,河北田径的最大亮点当属巩立姣。在8月1日,她不负众望以20米58的成绩获得东京奥运会冠军,拿到中国田径田赛项目首枚奥运金牌,实现河北田径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创造历史。
9月21日,巩立姣再次展现雄厚实力,凭借19米88的成绩成功夺冠,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在田径单项中拿到四连冠的选手,同时实现了河北省在全运会赛场上女子铅球项目的六连冠。
此后,在本届全运会新设项目女子投掷团体(铅球、标枪、链球、铁饼)决赛中,巩立姣再接再厉,携手郭甜茜、张林茹,与女子铁饼陈扬、苏欣悦、温梓笛一起,以总分4234斩获全运会女子投掷团体项目历史首金。
另外,在男子400米、男子铅球、女子跳高和女子铁饼项目中,张靖宗、田子重、刘肼毅、陈扬分别获得各自项目的银牌。其中,张靖宗以45秒66,大幅刷新400米个人最好成绩;田子重的20米35 同样是在“四刷个人最好成绩”后取得;刘肼毅则是在改进跳高技术动作后,以1米90的高度追平个人最好成绩。
同样有精彩表现的还有女子铅球小将张林茹、女子标枪运动员葛丽娟以及男子铁饼马识途,他们分别获得各自项目的铜牌。特别是老将马识途,在比赛掷出了57米89的个人最好成绩,成功夺下铜牌。
第十四届全运会落下帷幕后,再次回顾河北田径夺牌历程,每一枚奖牌里蕴含的体育故事和心路历程都不尽相同,但他们彰显的是河北田径健儿为国为省争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事争一流的体育精神。
认真分析总结经验
四年磨一剑。第十四届全运会结束后,河北田径开启从备战总体部署,到阶段性短期备战目标完成,再到决战陕西全运赛场的全面盘点十四运工作。
一、作风建设成效显著。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河北田径46名选手参赛22个项目,做到了兴奋剂问题“零出现”,赛风赛纪问题“零出现”,疫情防控问题“零出现”。
能够顺利实现全运会竞技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首先是得益于田径中心始终坚持加强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今年正值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要节点,运动队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祖国在我心中”等15项系列活动。如开展国旗下讲党史活动、七一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祖国在我心中”系列主题征文、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歌大合唱比赛等。创新形式抓教育,寓教于训,寓教于赛,从日常管理、训练比赛中,掌握运动员思想动态,强化心理干预和思想引导,通过正向强化科学引导,全面培育运动员新时代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塑造稳定心理、灵活应变能力、坚毅的意志品质。为培养造就祖国至上、技能精湛、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田径队伍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其次是不断严格加强运动队作风建设。在备战参赛过程中,严格运动队管理,持续锤炼运动员作风。本届全运会周期,田径中心健全了反兴奋剂组织机构,成立了反兴奋剂办公室,建立了“河北田径反兴奋剂工作联络群”,统筹抓好省队和各市田径项目反兴奋剂工作。今年3月份,省体育局开展了训练作风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行动,河北田径结合备战目标和训练实际,制定科学细致的方案,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实行24小时全过程服务管理。同时,强化反兴奋剂教育,持续做好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工作,组织反兴奋剂知识讲座、主题绘画、知识竞赛、案例考试等活动。完善反兴奋剂制度,制定田径中心《反兴奋剂工作管理规定》《反兴奋剂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反兴奋剂学习制度》《营养品管理办法》《外出训练制度》等16项制度。严格全运会兴奋剂防范举措。
全运会开赛前,多次召开反兴奋剂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运会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的相关工作;制定《全运会参赛反兴奋剂工作方案》和《全运会反兴奋剂工作预案》,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印发《河北田径队十四运会反兴奋剂知识手册》,组织教练员、运动员签署反兴奋剂承诺书。赛中严格按照河北代表团要求完成各项工作,17人次接受兴奋剂检测,检测结果正常,60余人积极参加全运村村反兴奋剂拓展活动。
第三是得益于疫情风险最高管控政策执行。新冠疫情常态化防疫,田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备战保障理念,坚持安全底线,全力以赴防疫情、保备战。制定《疫情常态化风险管控应急预案》,购置口罩、消毒用品等,确保防疫物资储备充足,严防疫情反弹,务必保障一线训练队伍的正常运转。建立疫情动态监控提醒制度,拉紧运动员、教练员常态化防疫这根弦,把疫情风险思考得更深,把控得更严。始终坚持抗疫“封闭式”管理模式,保持严控入口,严守出口,严格日常防疫的“三严”管理态势。全运会期间按照组委会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疫举措,采用包机直飞点对点出行方式,全程消毒布控,安全接转,实现了安全参赛“零风险”。
二、科学训练成果显著。首先是在备战参赛过程中,教练员根据运动员不同特征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方案,有效施行“一人一策一目标”的训练方案,为提升竞技实力奠定深厚基础。以女子跳高运动员刘肼毅为例,为提高训练的有效性、针对性,范恩亮教练根据刘肼毅自身特点每周制定一个小目标,再据此制定对应的训练计划,正是这一个个小目标的超越促成了成绩的大跨越,让刘肼毅在全运会决赛中沉着冷静,以1.90的赛季最好成绩获得银牌。
同时,为了让运动员、教练员在决赛前能有的放矢,田径中心副主任吴冀还带领教练员制定了程序化参赛方案,根据参赛运动员存在问题、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的差异制定了一套针对性强、有效有用的方案,使参赛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其次是始终坚持“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原则。田子重、马识途等运动员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刘肼毅、葛丽娟取得赛季最好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平时的刻苦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坚持体能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坚持基础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并积极探索应用新的训练方法通过,女子跳高运用八步助跑、延迟助跑距离等突破训练瓶颈;女子铁饼组利用定制的“小锤子”,加大动作舒展幅度,增强投掷效果;何幼棣教练探索先练技术后练力量的训练方法等等,这些都为提高竞技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是坚持“训赛结合、以赛代练”训练方法实现质的飞跃。在实战中练就强大心理,在实战中发现短板和不足。为了缓解疫情期间运动员赛事缺乏和训练枯燥的双重压力。田径中心除举办通讯赛、队内测试赛、全运会赛前模拟赛等相关赛事外,还再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踊跃参加国内大型赛事。2021年全国性赛事重启后,田径运动员参加了18场比赛,达到了积累大赛经验、熟悉大赛氛围的目的,为备战打下坚实基础,以张林茹为代表的年轻运动员在比赛中纷纷崭露头角。
三、精细化备战服务保障成果显著。在备战服务保障实践中,“我们围绕建设‘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高水平运动队,成立了集训科医教管于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保障团队。”刘晓马称赞,复合型保障团队为运动员体能、医疗、康复提供了巨大帮助。“女子标枪决赛中,葛丽娟以58米54的成绩夺得铜牌,这枚铜牌就有复合型保障团队的功劳。”原来,去年年底葛丽娟受伤病影响,胳膊都抬不过头部,教练耿胜利坚持请了康复师给她进行康复训练,通过4个月的恢复,终于让女子标枪又站到领奖台上。“事实上,在陈扬、苏欣悦、田子重等运动员优异成绩的背后都少不了队医、康复师、体能教练等服务保障人员的辛苦付出。”
除了医疗康复,复合型服务保障还包括为备战参赛制定精细化备战方案。“全体人员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预判参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全运参赛手册,妥善做好乘车、住宿、装备等保障工作。”刘晓马说,马识途在参加男子铁饼决赛前一周,服务保障团队就及时发布全运会期间逐日天气预报,并预判到比赛当天会有雨。教练张存彪据此调整训练计划,采用投掷圈内洒水的方式模拟参赛环境,保障了马识途赛场的高水平发挥,并以57米89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了一枚宝贵的奖牌。
四、多元化发展格局成功构建。为填补项目空白,河北田径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积极与河北工程大学、江苏铁人、田径精英、河北万拓体育等高校、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突出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共赢,搭建起了多方联合,多元化合作发展框架。“男子400米张靖宗获得银牌,就是我们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联合培养的有力印证。”刘晓马说。
改革求发展启程新周期
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都已落下帷幕。对于河北田径来说,两场精彩赛事反射出的新形势不容乐观。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队实现“井喷”式突破,径赛多点开花,男子100米,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一举打破黑人运动员对这一项目的长期垄断。男子200米谢震业成功闯入半决赛创造历史,女子100米葛曼棋也史无前例地杀入半决赛,王春雨晋级女子800米决赛刷新个人最好成绩,男女4×100米接力也纷纷晋级决赛,创造纪录;田赛巩立姣以20米58的成绩夺取女子铅球金牌,实现了中国田赛金牌零的突破;刘诗颖以66米34的成绩拿下中国标枪项目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田赛的第二枚金牌。
陕西全运会,一方面男子100米、4×100接力、男子200米、女子100米栏为代表的中国速度频频上演,投掷、男子跳远、女子撑杆跳好戏连台,男子4×200米频繁打破亚洲纪录,5队6次打破了亚洲纪录,刘洋以20.40米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冠,男子5000米和10000米、男女20公里竞走等项目百花齐放。另一方面爆冷、逆转、险胜,老将折戟、小将一鸣惊人的场面连翻上演。从田径项目奖牌榜可以明显看出,广东、江苏、山东、四川依旧强势,其他各省差距不断缩小减小,年轻队员强势崛起。各地运动员的出色发挥无不体现出各省田径队大胆创新改革、狠抓体能基础、科技助力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果。
竞技体育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河北田径新周期备战如何在巩固来之不易成果的同时,继续努力前行?如何挖掘径赛项目潜力,实现田赛、径赛“两条腿”走路?如何突破优秀后备人才不足困局,培育出更多优势项目和优秀运动员?如何提质增效,继续在国内外大赛上争金夺银?这都需要河北田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一、重谋划,找准发力点。一要保持清醒认识,深谋远虑。面对标兵在快跑、追兵在紧跟的现状,务必要保持清醒认识,且不可躺在功劳簿上故步自封,也不能妄自菲薄裹足不前。要真正担起责任,做事情、做好事情的同时,更应想事、谋事,统筹考虑、深度谋划下周期工作计划,把相关工作与备战任务紧密结合,切合实际,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二要破除私心,团结一致。要充分发挥好田径中心各科室之间的职能优势,找准新周期备战工作的突破口,一切为了运动队,一切服务运动员,凝心聚力,形成“一盘棋”,拧成“一根绳”。三要打通堵点,提质增效。找准工作中的堵点难点,摸清实质,找准根源,实施精准举措,全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戒骄躁,守护传统项目优势。“投跳项目作为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在本届全运会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刘晓马表示,女子铅球宋佳媛强势崛起,女子铁饼冯彬稳健上升,男子铅球各省实力相差不大,男子标枪、三级跳远未进决赛,优秀后备人才未完全成长……杭州亚运会、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及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2025年的十五运会,“如何继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然要求我们的教练员不断提高素质能力,狠抓科技助力、提升训练质效,从而培育出更多优势项目和优秀运动员。”
三、务实干,深挖径赛项目潜力。本届全运会场地径赛项目除全能项目外,设项27项。“我们参加8项比赛,收获一枚银牌。较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省份,还有很大差距。”面对这种局面,刘晓马表示,“我们的项目组、教练员,应多一些反思和考虑,差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怎么改变?”
同时,田径中心也将探索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新的奖惩机制。教练员要找准努力方向,坚决克服“庸懒散、躲拖软”思想,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来,持续补足能力上的短板、本领上的不足,不断的掌握新的训练知识、熟悉新的训练技术、探索新的技战术。
在科学选材、科学育才方面,刘晓马表示,“要充分利用省级赛事、苗子集训等途径,打破传统、粗放的选材观念和方法,以科学选材为理念、以科学数据为支撑进行选材和育才,做到选中有育,育中有选,提高选材的效率和成功率,从而培养、选拔和输送更多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四、强保障,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工作。“重点做好强化科技保障和强化服务保障。”刘晓马表示,“在强化科技保障方面,我们将争取省体育局更多的支持,加快训练场地、器材、设施等智能化改造和建设。”对接高校和体科所,对优势项目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科技助力攻关。深化“引智”工作,提升训练、科研、康复、医疗复合型保障团队效能,让科技为更多的队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强化服务保障的主要工作是对重点项目、重点队员建立专业服务团队,精准保障;对重点运动员在恢复、体能、伤病和营养等方面提供个体化服务,精准医疗;构建赛时指挥和全方位应对系统,将赛场气象、对手分析、机能监控、心理疏导、营养保障、伤病治疗等纳入参赛保障,及时发现队员临战前和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精准参赛。
对于未来发展,刘晓马表示,守成者没有出路,奋进者才有未来。“我们会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精神、奋斗姿态、奋斗节奏,时刻保持战时状态,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推动河北田径的长足发展,实现河北田径的再次跨越。”(宋云杰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