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健身 有你有我
疫情下,健身更要科学有效
疫情之下,如何通过科学健身提升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成为日前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任何运动都带有一定危险性,如果不注意运动强度,在我们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的同时,也会“摧残”我们的身体。对运动爱好者来说,疫情下怎样健身才科学呢?
专家建议,首先健身前要热身。在进行任何一项运动前,热身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我们避免运动损伤,同时唤醒身体的各个器官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让身体提前进入运动状态,更能避免肌肉拉伤和抽筋。热身运动,一般都会采用较为轻松的有氧运动,比如简单的拉伸、慢跑,或是骑一会单车。让身体活跃起来,轻微有出汗即可,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一项针对热身的研究中,通过收集分析众多的文献,发现79%数据都显示热身能够显著提高运动效果。无论进行什么运动,在什么环境下,热身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减少高强度的运动。长期合理的运动能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但是高强度的运动有可能会使我们出现肌肉酸痛和受伤的情况,我们应该注意适当的调节。高强度的运动主要是指长时间耐力运动(长跑)和短时间的爆发运动(球类运动),是一种让你在短时间内进行全力、快速、爆发式的运动。这些运动会让你心率提高并且消耗更多能量,稍微不注意节奏,就会出现损伤。
再次,增加中低强度运动。主要是以维持日常运动量为目标,建议两种模式相结合:无氧时间占比30%+有氧时间占比70%。或是无氧时间占比80%+有氧时间占比20%,无氧运动以器械训练为主,有氧运动以跑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等为主。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挑选合适的场地和装备,科学健康的热身、合理的把控运动时间......让肌肉更放松,让关节更舒畅。更重要的是,要从意识上提高警惕,当身体感到不适时,要及时处理。如果家里没有太大空间,建议做一些能够刺激到大关节、多肌群的整体训练,如下蹲、弓箭步、蹲起和俯卧撑。如果空间允许,则可以做一些能够提升心肺功能循环系统的练习。原地跑、原地抬腿跑、高抬腿、波比跳,这些运动幅度较大,但是可以更多刺激到心血管系统,让血液循环进一步加快,提升自身的抵抗力。
对于是否戴口罩健身的问题,专家建议,在室内健身时,最好摘下口罩保持正常呼吸(尤其是全身性高强度运动的时候),休息的时候再带上,组间休息时长和频率要提高。一旦出现发热、头疼、咽痛、畏寒等症状,应该及时停下并自我观察,当状况严重时,应该及时就诊。
最后注意的是,健身后的调节。我们在健身后应及时调节,仔细观察自身状态,看是否出现肌肉酸痛、关节劳损等状况。如果有类似情况,就要进行按摩和护理。
强身健体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强度,运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保持良好的习惯和方式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