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精神弥漫天地 冰雪运动强省蓄势待发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全省体育系统引起热烈反响
近日召开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持续在全省体育系统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备受鼓舞,要倍加珍惜并发扬光大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扎实推动河北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和冰雪运动强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省体育局冬季运动中心为实现“参赛出彩”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先进集体的称号。中心副主任王东说:“中心全体人员不分昼夜、不畏风险、认真工作,履行责任担当,荣誉的获得是对工作的肯定和激励,大家都倍感珍惜和鼓舞。”据他介绍,冬运中心共向中国体育代表团输送了8名运动员,获得1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和15个完赛排名,一个项目填补我国冬奥会历史空白,多项成绩创造我国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创造了河北参加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圆满完成14支雪上项目国家队以及92%雪上项目运动员在“三大基地”的隔离式训练服务保障工作。实现了“服务保障人员零感染、防疫工作零失误、安全工作零事故、综合调度零差错”的目标任务。成功举办了9个冰雪项目省青少年锦标赛,助力河北提前完成“全省30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任务,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任务作出河北贡献。王东说:“冬运中心将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继续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要求抓好后冬奥时代群众性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促进冰雪竞技和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冬奥精神鼓舞斗志,新时代新征程催人奋进。”河北体育学院院长邓立明介绍说,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普通高等体育院校,河北体院在冰雪人才培养方面快速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排头兵”,为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四年的时间河北体院冰雪运动系培养了2200多名冰雪专业人才、打造了一支40人的师资团队、建立了35家教学基地、成立了10支专业竞技队伍,为冬奥会输送了500多名师生,在赛事组织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方面做出了努力。据了解,河北体院将把北京冬奥精神转化为强大工作动力,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筹备召开学院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开展冬奥宣讲活动,充分挖掘服务保障冬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引领全院师生共同上好冬奥“大思政课”。全面总结学院冰雪人才培养“排头兵”工作成效,认真思考和谋划后冬奥时期工作设想,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助推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带来的冰雪热情,助力了我省群众冰雪运动更加深入推广。”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二级调研员门兰新介绍,2021年,以全省第三届冰雪运动会为引领,我省坚持群众冰雪运动进一步下沉基层,通过群众家门口的社区冰雪运动会、百姓身边的冰雪大篷车、全年不断线的“校园冰雪季”、随处可见的冰雪运动体验区等活动,高质量实现30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走出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冰雪运动发展之路。后冬奥时代,河北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省30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丰硕成果,全力抓好群众性冰雪运动更高质量更大规模更可持续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群众性冰雪运动推进和支持保障机制,用好冬奥遗产,让其成为推动发展新动能,建设利用好全省冰雪场馆设施,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持续激发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群众参与热情,扩大直接参与人数比例和直接参与真冰真雪人数比例,推进河北群众性冰雪运动新发展新跨越。
保定市体育局党组书记罗鸣远表示“我们将在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深入推进后奥运经济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保定是中国奥林匹克发展史上首个荣获“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的城市。为了打造“奥运冠军之城”金字招牌,把体育建设成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标志性事业,日前,保定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快培养引进高水平体育人才、提升体育场馆设施水平、促进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积极构建“大体育”工作格局,努力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赛事和体育软实力跃升。
“作为运动员参加表彰大会,感觉非常的荣幸和激动,以后要更加努力地进行训练,努力拼搏,为祖国争光,为河北添彩,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在表彰大会上,河北女子冰球队队员李千华难掩激动的心情。她2018年入选国家队,在今年的冬奥会上代表国家队出战,表现出色。在北京冬奥会上夺得第五名的钢架雪车运动员殷正满怀信心地说:“冬奥精神始终鼓舞着我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今后,我也会继续秉承这种精神,在追求更好成绩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在冬奥会的竞技赛场上,河北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河北的光荣时刻,在表彰大会的激励下,在冬奥精神的引领下,河北运动员将继续为河北体育事业的发展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