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河北体育文化网!
河北体育文化网
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 您的位置:主页 > 竞技体育 >
全运会河北女子投掷项目依然强势
2021-09-27 返回

全运会河北女子投掷项目依然强势

    本届全运会田径新增项目女子投掷团体,由巩立姣、张林茹、郭甜茜组成的河北女子铅球队联手陈扬、苏欣悦、温梓笛组成的河北女子铁饼队,以总分4234分获得冠军,创造新的历史。

    根据规则,参加团体比赛的各参赛队需在铅球、标枪、链球、铁饼四个项目中任选两项参赛,根据总得分计算名次。

    据了解,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河北队曾以4373分的绝对优势获得该项目冠军,因此,赛前河北队夺冠呼声很高。不过,山东队的实力也是不遑多让,她们参赛项目是铁饼和标枪。其中,标枪有世界冠军刘诗颖,铁饼的冯彬更是夺得全运会冠军。这注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比赛的进行过程也是扣人心弦。在9月22日进行的女子投掷团体(铅球)决赛中,河北先声夺人取得2220分。接下来,山东队在铁饼比赛中获得2040,河北队的分数为2014分稍稍落后,能否夺冠,关键看山东队的标枪能拿多少分。

    9月25日,团体赛标枪项目决赛开始,虽然刘诗颖发挥不错,但该队总分只有2057分,两项合计成绩4097分。河北女子投掷团体强势夺冠,在捍卫荣誉的同时,也让河北投掷项目的优势地位继续延续。

传承发展 带来惊喜

    在田径项目中,河北铅球、铁饼有着传统优势。特别是女子铅球,在何增生、李梅素、李梅菊、巩立姣一代代教练员、运动员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辛勤努力下,呈现出创新发展、长盛不衰的良好势头。尤其是巩立姣获得东京奥运会金牌后,河北铅球发展到了历史顶峰。

    探究河北女子铅球跻身全国、甚至在世界顶尖行列的原因,答案自然离不开高水平教练的不断探索创新和运动员的刻苦付出。

    作为女子铅球的“开拓者”,何增生培养出了李梅素、李梅菊两位世界级女子铅球运动员,并使河北女子铅球在国内长期保持霸主地位。之后,李梅素转做教练又带出了奥运冠军巩立姣,让我省女子铅球实现了新飞跃。这一过程清晰的反映出河北女子铅球技术传承的发展脉络,而训练技术的创新也逐渐显现。

    “我做队员时,初期我们的训练比较单一,技术和力量是分开的。也就是技术训练课就只进行技术训练,不涉及力量内容,两者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而且,力量训练基本是‘塔式训练法’,也就是训练量逐渐增加。”这一时期,训练上也能出成绩,但是很难有效避免严重的伤病影响。李梅素表示,最多时她一天训练负荷的总重量累计可达二万多公斤,这相当于五辆“解放牌”汽车的载重量。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河北田径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政策。“和国外选手接触多了,我们也注重学习他们先进的训练理念,特别是在注重学习吸收的情况下,更好的和我们自身训练特点相结合,这就形成了后来的组合训练法。”在李梅素看来,这一训练法的直接受益是队员的伤病影响减少了,“因为专项训练次数多了,某一部分肌肉的承受能力就出现疲劳和下降,容易受伤,而实行组合训练后,某专项技术的训练数量比原先要减少,但有效训练强度刺激的次数增加了,也就是训练的针对性更强。”

    “现在,我们的训练理念又有了新的演变。”李梅素说,“亚洲队员与欧美队员相比,在身体条件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铅球项目的特点就是时间短、爆发力强、做功多。我们力量上弱于欧美队员,但是速度和灵活性要比他们强。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强调的是速度和爆发力,也就是投掷技术要高。”

    这里所说的投掷技术,就是经过几十年探索创新形成的具有河北鲜明特色的背身滑步技术。“特点就是出手速度比较快,出球那一下爆发力好。”巩立姣完美的继承了这一技术,“巩立姣脚底下快,出手更快,她在滑步后背向转体的动作中衔接非常好,大赛心理素质好,比赛中能越比越好,这是一种能力。”

   对于这一技术的创新过程,巩立姣是有亲身体验的。“以前我跨步时收腿幅度小,出手平,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在投掷时的收腿幅度比原来多了34厘米。”在训练方法的改进上,也更注重科学训练。“当运动员的前10年,每天至少要投200次。后来就更讲科学性了,一周大概才投200次,主要是打磨技术细节,比如滑步的节奏和出手的动作等。”

    另外,李梅素以自己在运动员和教练员不同时期的感触来总结,河北铅球长盛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河北孩子能吃苦而且非常优秀,教练技术比较细腻,她们能坚决的执行教练的执教理念,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的鲜花和掌声。”

探索创新 不断突破

    从中国首位打破亚洲女子铁饼纪录的选手——李晓惠,到现亚洲纪录保持者肖艳玲,再到全运会冠军宋爱民,以及目前活跃在国内、国际赛场的陈扬、苏欣悦,河北女子铁饼可谓人才辈出。

    高水平的竞技体育离不开高水平的运动员,而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离不开精神沃土的滋养和呵护。作为河北田径中的优势项目,女子铁饼自然也有着其内在的文化精神传承。

    这从河北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技术和精神层面可以看出,她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注重技术动作幅度大、速度快的前提下,更加强调动作的平稳流畅,且始终保持不畏艰苦、坚持到底、永不言败、互帮互助精神风貌。这个传承的源头要追溯到1961年,牟海洲出任河北田径队女子铁饼教练员时。

    作为河北女子铁饼的奠基者,牟海洲把我省女子铁饼带到全国水平乃至世界水平。肖艳玲他的得意弟子,又将他的训练方法很好的传承并不断创新、丰富,带领陈扬、苏欣悦在国内国际大赛上不断取得好成绩。

    有一段时期,陈扬训练刻苦,但比赛成绩一直不太如意。肖艳玲反复思考后决定给她改技术动作,核心便是增加她投铁饼的作用距离。“我们围绕陈扬的参赛技术表现,组织队内科研、体能教练进行诊断,找到了她的技术缺陷,解析了存在问题,并不断细化,形成备战阶段的技术整改方向。”肖艳玲说。

    同时根据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不同,根据运动项目规律、运动员个人特点、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如为陈扬专门定制了“小锤子”,它比铁饼重一些,锤子重心靠前,通过锤柄的牵引可以帮助陈扬加大舒展幅度,增强投掷效果……

    “改技术是有很大风险性的,如果失败以前的很多东西就很难恢复了。可以说,是破釜沉舟的一步。”让人欣慰的是,肖艳玲和弟子们成功了。“改技术动作后效果很好,陈扬的双支撑距离有所改善,双支撑的双脚落点更加合理,原来最后用力的左侧无效支撑也有所改善,把最好成绩提高了三米多。雅加达亚运会陈扬也是拿到了女子铁饼冠军。”

    如今,退役当了教练的宋爱民也在潜移默化的传承着河北女子铁饼的文化精髓,“记得刚进队时,肖(艳玲)姐还没有退役,她经常在训练的时候指导我,和我分享她的比赛、训练经验和体会,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我现在有责任和义务将个人体会和经验与运动员分享。”

    这点,苏欣悦感受非常深刻。“宋(爱民)姐虽然不直接指导我,但是,只要有时间,她都会无私的帮助我。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甚至是思想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在苏欣悦看来,正是这种体育文化的传承,让河北女子铁饼在国内、国际保持着一流水准。

    此外,我省还配备了生化检测、数字化分析仪器、高频肌肉放松理疗仪等运动恢复理疗仪器,动态跟踪重点备战队员的身体机能及运动数据,为备战训练提供科学数据参考,为科学训练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

科学选才 持续发展

    竞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后备力量的培养,其中关键的一环是选材。

    田径投掷项目以前的选材标准倾向于“身大力不亏”。“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运动项目理解的逐渐深入,现在选材一般需要考虑体态特征、对专项的悟性、速度爆发力等方面因素。同时,还要喜欢这个项目,拿起铅球来就有感觉,力量、速度等能作用到器械上。”李梅素表示,这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另外,也非常更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这不仅对运动员将来步入社会有很好的保障作用,对项目的理解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来看,正是这些丰富的选材经验、方法以及文化教育等让河北投掷项目长盛不衰。不过,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人才断档,但由于基层教练普遍缺少大赛经验,许多苗子队员在基础训练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特别是好多教练员是铅球、铁饼、标枪甚至链球一起训练,导致了孩子们的技术动作不是很规范。这就需要我们今后要对基层训练进行细化梳理,哪些项目可以兼项训练,哪些不能兼项,要有一个明确的细化。将这些问题解决好,我想在现有的基础上,河北铅球项目还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同时,田径中心还特别注重后备梯队建设。暑期田径苗子集训在河北已经有40年的历史,这一有效的苗子选材培养方式一直沿用至今,2019年在承德成功举办了暑期苗子集训班,集中传授国内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技能,让条件好、有潜质的苗子队员和优秀基层教练员参与到国家教练员的实际训练授课中,增强基层教练员的专业素养,提高田径苗子的成材率。并组织开展项群单项集训,从生理生化、机能测试、体能测试等方面进行检测,利用科研数据分析,经过集训专家小组和各组教练员的筛选和科学评估,对今后具有发展潜力的苗子运动员进行跟踪和再集训,为省专业队选材入队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很多苗子运动员成功调入专业队,为省队的后备梯队注入了新活力。

    扩大省级青少年田径比赛规模同样是选拔苗子、实现竞技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2021年,河北省已举办4场省级青少年田径赛事,仅铅球一项就有800余人报名参加。在整体项目发展方面,赛事平台的促进作用同样明显。2019年河北省主办了青少年田径比赛10场,参赛青少年运动员人数共计1.5万人次。尤其是在河北张家口尚义举办的河北省中学生锦标赛参赛运动员突破3000人,创造了河北省田径比赛单场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一次,为发掘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提供了广阔平台。

05.png 

全运会田径女子投掷团体冠军。


二维码
河北体育文化网 电话:0311-85266716 传真:0311-85266716 邮箱:hbstywhxh@163.com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72号东8楼815室
Copyright © 2017-2019 河北省体育文化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0820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649号